如何看待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肝癌(论文)

如何看待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肝癌(论文)

ID:43373742

大小:128.3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1

如何看待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肝癌(论文)_第1页
如何看待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肝癌(论文)_第2页
如何看待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肝癌(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看待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肝癌(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看待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肝癌什么是马兜铃酸马兜铃酸(AA)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1]°这类有机化合物天然存在于诸如马兜铃属(Aristolochia)及细辛属(Asarum)等马兜铃科植物中,而这些植物曾广泛地被中医经经炮制解毒作为原生药材入药。此外,依靠吸食这类植物生存的蝴蝶体内也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I是最常见的一种马兜铃酸类化合物,它可在几乎所有马兜铃属植物中发现,并常与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actams)共存。如何看待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肝癌一篇关于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肝癌的科研论文,在发表几天内激起热议。照理说,马兜铃酸不应该得到这样的

2、"礼遇"0毕竟它可以导致严重肾脏疾病,甚至最终引发泌尿系统肿瘤,都算是公认的事实。现在多了个致癌嫌疑,真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原因无他,背后是中医黑与中医粉的激烈互掐。马兜铃酸的这组研究到底说了什么?在吃瓜看互掐之前,还是有必要先了解下这个互掐的战场。虽然引爆舆论的是一篇论文,但整个战场是这个研究组两篇文章中的一系列实验。作者在2013年发表文章,通过对几十例与马兜铃酸有关的上尿路上皮细胞癌(UTUC)病例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首先证明马兜铃酸即使在一类致癌物中也是个狠角色,导致的突变数虽很多。其次比较了两种典型癌症(幽门螺杆菌导致的阖癌和麝猫后睾吸虫导

3、致的胆管癌)与UTUC的突变情况,发现后者独树一帜,A到T的突变很多,于是认为这是一个“指纹特征汀(signature)oAA-UTUCwhole-genomemutationsbystrandOk40kBOk130kSNVoountA>CA>GA>TC>GC>TAA-UTUC«xomemutationsbystrand(mean,ns9)A>CA>GA>TC*C>GC>TGastricexomemutationsbystrand(moan./i=15)A>CA>GA>TC>AC>GC>TOV-CCAexomemutationsbystrarwl

4、(moan,ns8)010203040SNVcount左起:UTUC的全基因组突变、UTUC的外显子突变、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癌与麝猫后睾吸虫导致的胆管癌外显子突变再用离体的施加马兜铃酸的细胞学实验,证明能观察到类似的A到T的大量突变,认为足以验证马兜铃属植物的诱>GcSaSaSaSaSaSaf吕HK2clone1HK2clone2Illi111AAA-treatedcelllineclones,exomemutationsbysirand020406080100SNVcount而小鼠体内的实验,则证明喂食马兜铃酸会导致肾脏异常,与人类的病例相似。

5、但研究人员没有对小鼠的组织测序。当时,他们已经运用了这个结果,对肝癌进行筛查,在93例中,发现门例强的A到T突变特征,19例弱特征,认为这门人有可能与马兜铃酸有关。但这个强弱呢,只是简单定了个标准。而在今年的论文中,先研究了台湾地区的98个肝癌病例,单从该地区看,病例没有多少增加,但作者们开发了一个名为mSigAct的软件,可以先计算没有马兜铃酸“指纹”的假设,再处理有“指纹”的假设,最后比较两个假设。至于为什么要开发这个软件,是因为在测序分析中常用的非负矩阵分解(NMF)算法不支持有无“指纹”的统计推断。还有一项新突破,就是比较了各地区的140

6、0例肝癌患者数据,得出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肝癌患者发现马兜铃酸“指纹”的比例高于其他地区。此外,作者还研究了马兜铃酸“指纹”在已知的癌症驱动基因中的情况。这串马兜铃酸研究靠谱吗?许多评论者都指出了研究存在的问题,很突出的一点是逻辑链。细胞实验证明马兜铃酸能够产生A到T“指纹”,但不等于所有的这类“指纹”都由马兜铃酸产生。比较的癌症那么少,是否能排除其他癌症产生类似“指纹”的可能性?透过中医粉与中医黑之间的硝烟,不难看出,这里逻辑链的“问题”,更准确地说是如何看待现代科学的问题。要发现这个所谓的“问题”并不难,甚至普通人都行,但如何解读,就有三个方向

7、:中医粉为了批驳论文,态度往往是痛打;中医黑的态度则可能故意无视,避而不谈任何问题,只是“科普”论文的结果。那么第三种呢?就是承认现代科学“永远在路上”的特性,认识到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科学研究都不可能完成“排他”的任务,而只是逐步接近“真理”。现在研究指出马兜铃酸可能的“指纹”,就是有益的、最前沿的探索,至少当得起一个“interesting”的评价。文章的结论也是目前可以接受并的结果,如果发现有任何其他因素能够产生类似“指纹”,那就应该通过论文来说话,科学就是这样一点点进步的。同样地,开发软件未必就是玩统计游戏,而是希望比起简单列几项条件筛选,

8、能得出更可靠的结果。小鼠实验没有提及测序确实是个遗憾,如果做了测序,没有得到“指纹”,却故意在文中不提,这可能有“学术不端”之嫌,但并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