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ID:43378864

大小:184.5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01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审题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成周”的修建

2、意在A.维护分封制度B.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C.满足关中经济需求D.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答案】D【解析】宗周的设立体现出加强对商朝贵族的统治,维护分封制度,加强对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的震慑,故A、C两项错误;成周并未形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可知,当时西周的都城在陕西,所以建“成周”主要是加强西周对东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故选D项。2.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辭f車宰f粛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A.

3、各国变法的实施A.“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图片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汉字的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为了方便交流,出现了汉字这一变化,故选A。战国时期,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但B不是主要因素。C与材料无直接关系。D是秦统一后推行的。【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汉字的演变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及战国时

4、期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小切口,但需要学生有大范I韦I的知识体系,且本题以图片的方式呈现考查了学生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本题学生易选D项,原因是受图片信息的误导和学生思维定式的局限性的影响。1.康熙四十五年(1705年)直隶一些地区,有地10〜40亩者占户数的51.5%,而100亩以上者占17%。雍正二年(1724年),官庄、旗地与屯田合计约0.54亿亩,仅占全部拼地面积的4%。乾隆时代,中国一些地区白耕农约占全区户数的一半左右。这说明,这一时期A.农民土地私有制有所发展B.土地过度集中现彖较为严重C.政府对土地管理失去控制D.农民无地可耕

5、问题得到解决【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有地10〜40亩者占户数的51.5%”“乾隆时代,屮国一些地区自耕农约占全区户数的一半左右”可知康乾时期自耕农拥有土地的比例比较大,体现了农民土地私有制有所发展,A项正确。B项土地过度集中的现象,与题干中自耕农拥有土地的比例比较大的信息不符,排除。自耕农拥有土地的比例比较大,说明政府一定程度上严格控制土地兼并,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农民无地可耕问题得到解决,而是强调农民土地私有制有所发展,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抓住题干信息“有地10〜40亩者占户数的51.5%”“中国

6、一些地区自耕农约占全区户数的一半左右”等即可知道是农民土地私有制有所发展。2.《松江府志》(松江府,今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tl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材料能够反映的信息是明朝A.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A.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B.江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答案】B【解析】从材料内容来看,平川地区织布需要在市场上买纱,这说明该地区纺和织分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货币问题;C选项与材料叙述内容无关;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1.下图为新疆吐鲁缗岀土的唐景

7、龙四年(710年)抄本《论语郑氏注》(部分),12岁的作者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HT,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文物可佐证A.唐朝人大多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B.汉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C.雕版印刷术的影响范围非常有限D.书法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从材料中看不出“唐朝人大多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抄本《论语郑氏注》”可知儒家文化在西北有所传播,故B项正确;材料是指“抄本”,不是雕版印刷术,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书法

8、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排除D项。故选B。2.据报道,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创下历年新高,达到破纪录的150多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