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练试题1(教师用)_图文

周练试题1(教师用)_图文

ID:43379602

大小:600.3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01

周练试题1(教师用)_图文_第1页
周练试题1(教师用)_图文_第2页
周练试题1(教师用)_图文_第3页
周练试题1(教师用)_图文_第4页
周练试题1(教师用)_图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练试题1(教师用)_图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汾阳二中高三年级周练试题中国地理1(2016.08.07.yong)一、选择题(20*4=80)[2016•天津卷】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③④①—芳降水量线<mm)显平均气温(r)田例10.811411812.012.2图1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2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由东北向四南倾斜B.由四向东倾斜C.由四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

2、斜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海平而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锋而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4.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度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答案】1.C2.A3.B4.C【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中4条古海岸线的分布,①②③④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④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所以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的地势

3、总体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詈的经历了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4个位詈,在②③海岸线有贝壳堤,说明是径历了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4、图2所示甲地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位置,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考点: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名师点睛】该题组是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

4、津市地势变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条件来推断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養的变化特点。第2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贝壳堤的形成过程。(2015广东》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一6题。124*E12S*E1.该省位于我国的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2.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A、河流泥沙含量B、地形起伏C、西南季风强弱D、土壤厚度【答案】5、C6、B【

5、解析】试题分析:5、从图中经纬度值判断,该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故选C,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空间定位,可以以大家熟悉的北京经纬度(40°N,116°E),则可以很快推出该地区位于北京的东北方。6、由上题可知该省位于东北地区,进而可以推出该省为吉林省,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多,是因为东南部地区处于长白山山区,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山区容易形成云雾,而向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挡,降水少;而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该省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故选B。考点:中国政区、中国气候。【名师点睛】该题

6、组以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为材料,考查我国各地区平均年雾日数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第1问,难度不大,根据经纬度或者轮廓都可以判断出该省属于我国东北地区;第2问,难度较大,需要审题清楚,图中信息反应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这需要学生对该省地形特征熟悉,长白山跨越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最大的地区位于长白山山区。(2015山东〉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2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7、“生态裂谷

7、”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8、“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7、C8、D【解析】试题分析:7、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

8、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名师点睛】要结合材料和图示内容,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