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教案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教案

ID:43386015

大小:9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1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教案_第1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教案_第2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重点难点:1.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2.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欲仁,斯仁至矣”,请问“仁”有怎样的三个境界?回答后教师明确。一是仁者爱人,主要是人与人的关系,怎样去做人;二是推己及人,推亲及众;三是在生死关头,“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不惜牺牲生命以保全“仁”。今天我们学习:“仁者

2、爱人”板块的《仁义礼智》。二、整体感知教师点拨,学生概括。明确:第10则,说明“仁者、智者 ”与“仁”的关系。第11则,说明“仁者 ”与“智者”的不同特征。第12则,成为君子的途径和方法。第13则,论述怎样处理仁和智的辨证关系。第14则,论述了勇和义的辨证关系。第15则,指出仁和义是人们行为的准绳。第16则,表明仁义礼智之心能使人愉悦。第17是,揭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三、文本研读具体分析每则内容:(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

3、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1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评析】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12)子曰:“君子

4、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1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译文】 孔子说:“3用心爱心专心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5、”(14)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译文】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15)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译文】孟子说:“自己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做的。出言使低毁礼义,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类

6、最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的光明大道。把最安适的住宅空起来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道舍弃在一边不去走.这可真是悲哀啊!”(16)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译文】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17)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7、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译文】孟子说:“人类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很少(仅在于人懂道理),可是一般人还抛弃这些区别,只有高尚的君子能保留它。舜能够明了各种事物的道理,体察各种人物的心情,是因为他按照仁义去做,不是把仁义作为工具来使用。”四、讨论、质疑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结合你个人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2.试举出我们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仁”内“义”外的观点。五、思考、感悟1.孟子对孔子“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