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科学上册《3.9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案 浙教版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科学上册《3.9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案 浙教版

ID:43388933

大小:31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30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科学上册《3.9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案 浙教版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科学上册《3.9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案 浙教版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科学上册《3.9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案 浙教版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科学上册《3.9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案 浙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科学上册《3.9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案 浙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3.9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课型新课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知道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知道电能特点。理解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用能量守恒观点分析自然现象。2、技能领域:学会各种形式能相互转化的规律。3、情感领域:领悟各种能量能相互转化,形成正确的物质世界观念。重点难点分析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将下列字词排成正确的顺序,并讲述一个相关的小故事。1、森林发电厂太阳煤电灯2、植物鹰兔飞翔太阳(二)新课教学1、各种形式的能(1)下面这

2、段材料中有哪些我们以前学习了的能的形式?“铃——”,汤姆被闹钟振动的声音唤醒,迷迷糊糊中他打开床头台灯一看,钟面液晶显示7:00,汤姆马上起床穿上衣服。他打开煤气热水器放出热水刷牙,洗脸,然后把面包拿到电烤箱里,再冲上一杯牛奶。吃完早餐,汤姆匆匆忙忙地拿起书包,骑上自行车去学校了。我们已学习了能,能,能,能,能。(2)电能的特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8页第二段后归纳出电能的特点:①便于:其他形式的能→能②便于:只要用导线和变电设备,实现远距离输电。③便于:电能→能。④利于:不污染环境。2、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

3、化(1)在教室中用现有条件做几个能的转化实验,体会能的转化。如:①摩擦双手发热②用笔杆子摩擦衣服或头发靠近小纸片③……………………4用心爱心专心杨汛桥镇中学集体备课稿电子稿教学过程设计2)小组间活动:两个小组举日常生活生产中能转化事例,另两个小组同学回答能量转化情况。结论:。3、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1)实验: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越跳越低。在课堂上讨论“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为什么越跳越低”这一问题时,有三位同学发表了不同看法。小强说:“这是因为小球每一次落回到地面时,地面都会把一部分能量给小球,只不过每一次给的能量

4、在不断减少,所以就越跳越低。”小雅说:“这是由于小球每次落下时都损失了一部分能量,所以越跳越低。”小敏说:“都不对,小球并没有获得或损失能量,只不守它本身的能量转化成了空气、地表、它本身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致使它的动能越来越小,所以越跳越低。”请你分析一下。哪位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2)分析思考:一杯放在桌上的热水冷却,此过程有能的转化吗?热水的热能消失了吗?结论:能全既不会,也不会,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这就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也称。小组讨论:①你认为哪几个是关

5、键词,如何理解?②电风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与电动机获得的机械能相等吗?如不相等,是否意味着能量不守恒?③我国有句谚语“要使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比喻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请大家分析此比喻是否有科学道理?④此定律是否需条件?⑤观察下图,此插图是否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为什么?(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4用心爱心专心4、阅读材料“永动机”历史上有不少人想设计一种机器,这种机器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永动机”。例如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永动机”,这是由1

6、2个机同铁球用链条连接起来组成的,首尾相连,围绕在三角形支架。设计者认为右边有四个小球,左边只有三个球,由于重力的作用,整个链将向右下方运动,一旦启动,右边总是有四个小球,左边也总是只有三个小球,所以整个球链就能“永动不停”地运转,对外做功。你看这个设计有没有问题?在欧洲,早期最著名的一个永动机设计方案是十三世纪时一个叫亨内考的法国人提出来的。如图所示:轮子中央有一个转动轴,轮子边缘安装着12个可活动的短杆,每个短杆的一端装有一个铁球。方案的设计者认为,右边的球比左边的球离轴远些,因此,右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

7、要比左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大。这样轮子就会永无休止地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下去,并且带动机器转动。这个设计被不少人以不同的形式复制出来,但从未实现不停息的转动。人们最早研究“永动机”是从纯力学方法出发设计的。17世纪初,有些科学有已经有了能量守恒思想,如伽利略就曾说过: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达到的速度能够使它跳回到原来的高度,但不会更高。笛卡儿也提出过一个原理,说宇宙中运动的总量是一定的,永不增加,也不会减少。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机械能守恒,得出:用纯力学方法建造“永动机”是不可能的。但那时仍有不少人在研究“永动机

8、”,向法国科学院提交“永动机”的设计方案,致使1775年,法国科学院不得不作出决议,从今再不审查各种永动机的设计方案。到19世纪,人们从机械能和其他领域运动和能量的转化关系更认识到能量是守恒的。19世纪中叶,由无数实验终于得出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这个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定律。人们无论从“纯力学”角度,或从其他能转化角度研究设计,要想造出不消耗能量或少消耗能量却能得到较多的功的机器是不可能的。从历史上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