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ID:43392248

大小:2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01

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_第1页
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_第2页
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_第3页
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_第4页
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西峡县五里桥镇杨岗小学赵伟英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并强调了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我们要义不容辞去实践、去探索。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才能完成,也并非所有的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达到。很多同行在实施“小组合作”活动时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误区一:自始至终坚持组织合作学习。也许是课堂教学中要体现“自主”太平静,要体现“探究

2、”有难度吧,在新课程口号下的“合作学习”甚是时髦,甚受老师的青睐,尤其在公开课或研讨课时,有的达到了“从一而终”“自始自终”的地步。笔者曾经接触过这样一节课:一位老师上《我的老师》一课时,事先预设了一张合作学习的表格,分四步组织合作讨论,1.利用工具书一起查字典读准下列字音;2.利用工具书给下列词语注释;3.讨论归纳全文共写了老师的几件事;4.你们认为文章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一堂课就是围绕问题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相互交流,课堂气氛确实热闹了,所有学生确实合作了,预设的学习内容也达到了,似乎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其实

3、不然,冷静思考整节课,不难发现“合作”是为“热闹”而组织的。这是组织者步入了简单追求“时髦”的误区。误区二:合作内容浅显,无探究价值。合作学习一般是在问题难以个别解决时才适用的团队互助性学习。而有时老师为了给课堂增些“彩”,不管问题是否需要小组互助学习,便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如笔者遇到过这样一个场面: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共擦染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请分小组讨论一下。”教室内气氛活跃,而且引起了争议,有的说“四次”,有的说“五次”,还各有各的理由,看起来是一次“成功”的合作互动学习,但是仔细想想老师提的这个问题有这个

4、“合作”之必要吗?其实是组织者步入了简单而生硬“操作”的误区。误区三:合作时间短暂,学困生依赖盲从。“合作学习相对于个别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的老师片面的理解为组织前后左右学习“交头接耳”一番,讨论一下,就是合作学习方式,因此,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频繁”热闹的场面,固定的合作伙伴,(前后或左右学习合作),单一的合作模式,(围绕问题议一议),简单的合作流程,(议一议后交流),最后形成唯一的合作习惯。其实这又步入了简单而片面认识“合作学习”误区。本人认为,产

5、生上述误区的原因主要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理解。那么,如何走出上述误区,提高合作成效呢?一、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开展组际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但并不是说,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而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如:教学《赤壁之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题:周瑜的兵力只有三万,而曹军有八十万,却输给了周瑜,他该不该输?这就是一个

6、“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学生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思考,都要谈到赤壁之战的过程,提及双方胜败的原因,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讨论价值。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将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二、恰当把握合作时机。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时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所谓时机,首先在学生不能独立

7、解决或完成的时候,组织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完成的,那么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不会有所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反而会形成一定的依赖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益”。其次是在解决文本教学重点难点的时候,组织合作学习。课文的重点之处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或深刻的意义,学生自主探究难免以偏概全或不能深入地理解,感悟。此时,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能使学生读深读透。如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蕴含着什么深刻的道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两小儿“

8、辩斗”的观点和理由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一下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从多种角度中感悟到两小儿喜欢探索的精神和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道理。第三在问题需要发散性思考没有固定答案的时候,组织合作学习。发散性思维对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语文课上很多的问题就是属于发散型的,这些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