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从乡约到乡村建设

吴飞:从乡约到乡村建设

ID:43398287

大小:7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01

吴飞:从乡约到乡村建设_第1页
吴飞:从乡约到乡村建设_第2页
吴飞:从乡约到乡村建设_第3页
吴飞:从乡约到乡村建设_第4页
吴飞:从乡约到乡村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飞:从乡约到乡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吴飞:从乡约到乡村建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个止月初一,已在耄耋之年的梁漱溟冋忆起他的乡村建设的时候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世局的历史发展不是直线前进的,毛主席舍开中国特殊性而走社会一-般性(阶级革命、社会革命)道路却为对症施药。他的道理浅,我的道理深;我正失Z于所想深奥耳(掉转说,乂不够深,若更深进一层就好了。)”“如我所说,我诚然错了;然而所见仍然没有错,只不过是说出来太早了。…失之于太早。”究竟是什么,使梁漱溟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与折磨而仍然坚持认为口己的主张比毛主席的深呢?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令两个基木的特点:以教育改造社会,以传统乡约的方式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而究

2、竟怎样來理解这场运动,-•个关键的方而当然是看乡村建设对乡约在组织上和理论上究竟有怎样的继承和改造。梁漱溟先生乡村建设的基木组织方式來自传统的乡约,这种直接与道徳教化相关的乡村组织。他这个运动就既是一个社会改造运动,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运动,这一点是与晏阳初的教育和当时的其它乡村教育运动很有些不同的。梁先生不是仅仅为了在农民中普及文化知识,也不只是为了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而是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來形成一套新礼俗和改造整个中国社会。或者说,他是以教育的方式(乡村学校)来进行社会改造。在他看来,其它的类似运动只是做一些枝枝节节的好事(“我们的两大难处”)而己。[ii]从农村入手改

3、造中国社会,对以说这是毛泽东与梁漱溟的主张故相近的地方;但止如梁漱溟所说,毛与他的根木区别在于毛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入手,而梁是从教育的也度入手的。至于毛的这个对症Z药究竟是否注意了中国的特殊性,当然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毛所改造的是中国的革命传统,而梁所利用的是中国的教化传统。毛与梁的分歧在于究竟应该是革命救国还是教育救国。但问题的另一面却是,毛所采川的方式究竟和梁的运动有无关系?二者真的是完全不相干的吗?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传统屮国政治与教育关系的核心问题,当然也涉及到对现代中国相关问题的基本理解。如前所述,梁漱溟所讲的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读书识字和文

4、化普及,而是一种政治理念。要理解这种政治理念,我们就需要更深地理解他所倚重的乡约传统和这背厉的理论。一作为教化的政治从宋代的《吕氏乡约》开始的乡约传统,已经为很多研究者所注意到。不过这些研究者人多是从乡村基层组织和乡村自治的角度研究的。这个角度固然不错,但却无意屮忽略了乡约制度中的另外一个方血,那就是乡约与教育的关系。在大多数研究者看来,乡约是以一种道徳理想的方式來完成的乡村基层自治[iiih但我们完全也口J以说,乡约是以一•种乡村自治方式实现的道徳理想和礼乐教化。组织与教化是乡约这种制度中的两个方面。《吕氏乡约》所开创的传统是以高度自治的方式来实现教化,但它并没有

5、开创一个新的教育理想。在吕人钧答复兄长和刖友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很担心他这样搞会给自(2惹来麻烦,他的二哥吕人防还特意以东汉的党锢之祸来警告他。[iv]这些表明,这种民间自发的组织形式在当时确实是一个创造。但是在关注这种宋代出现的口治乡约Z前,我们也有必要看看R氏兄弟所继承的传统。若是从乡村自治的角度看,乡约制度所接续的是《管子》和《周礼》中所提到的乡里制度,以及秦汉以降的三老啬夫之制。但正如杨念群所说,这种“政教合一”的制度其实还是以政为主的。而《仪礼》中的《乡饮酒礼》和《乡射礼》两篇则更为具体地表达了这种通过乡村聚会来敦化风俗的理想。杨开道先牛认为秦汉

6、时期是乡约制度衰落的时期。[v]如果从地方口治的角度讲,这固然是有道理的,因为三老啬夫Z制显得和教化很远,但这并不意味着汉代的政治是不注重教化的。而我认为,《吕氏乡约》的滥觞恰恰是要在汉代找,但不是在三老啬夫这种看似自治的制度中间,而是要在循吏当中。汉代特别是宣诰以后,很多汉代士人很认真地要实现“草下之风必假”的教化理想。这中间最著名的大概要算治蜀的文翁。《汉书•循吏传》这样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丄

7、。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川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乂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出。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朋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牛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县邑吏民见而荣Z,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Z。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吋,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自文翁之后,以教化治理而不任刑罚的官'吏很多,在两汉书的《循吏传》中都有一些记载。其中当然也有很多人把这套办法与乡村的三老制度联系起来的。比如后汉的秦袁在任山阳太守的时候“以礼训人,不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