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课堂”之我见(崔红亮)

“探究式课堂”之我见(崔红亮)

ID:4340359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1

“探究式课堂”之我见(崔红亮)_第1页
“探究式课堂”之我见(崔红亮)_第2页
“探究式课堂”之我见(崔红亮)_第3页
“探究式课堂”之我见(崔红亮)_第4页
“探究式课堂”之我见(崔红亮)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课堂”之我见(崔红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究式课堂”之我见长治县一中崔红亮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课堂教学怎样进行探究,实际是要回答教学过程怎么操作。课堂上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学生自主学习为途径,学生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我认为可分为以下五步进行。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

2、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比如,高中历史上《五四运动》这一课时,老师上课开始就放出中国共青团团歌作为引课背景音乐,引出课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

3、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比如,高中数学一例题的问题设计:【例】如图,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人教版2-1例3)【问题一】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a,0),(a,0),直线AM

4、、BM的斜率之积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问题二】设椭圆的方程为:,点M是椭圆上任意一点,点A、B为椭圆长轴的两个端点,试探究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为定值吗?若是该定值是多少?【问题三】设椭圆的方程为:,点M是椭圆上任意一点,点A、B为椭圆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试探究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为定值吗?若是该定值是多少?【问题四】你能说一下【例】与【问题一】的关系吗?你能说一下【问题一】与【问题二】的关系吗?你能说一下【问题二】与【问题三】的关系吗?【问题五】你能用以上例题的探究模式,探

5、究下题吗?“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证明:”(人教版2-1第6题)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

6、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比如前边例题中的问题四和问题五,可以告诉学生今后对课本例题、习题的探究方法,即特殊一般提升、已知结论互换等。四、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能力  1、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汇报,还要引导学生有序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先从读题、审题入手,再提出疑问和想知道的问

7、题。教师还要鼓励中下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的积极性要倍加呵护,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2、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搭建竞争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讨论中,教师要做到:(1)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

8、行调整和引导;(2)要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不要随便否定学生的结论;(3)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4)尽量不要大量使用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要让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要使学生之间思维发生碰撞,闪现思维火花,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五、多元评价,鼓励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