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我与地坛》教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我与地坛》教案人教版

ID:43425441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01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我与地坛》教案人教版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我与地坛》教案人教版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我与地坛》教案人教版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我与地坛》教案人教版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我与地坛》教案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我与地坛》教案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与地坛》教学案例一、教学设想1、课前思路。面对《我与地坛》一文,我打算遵循这样的教学设想: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概括前后两部分要点,感悟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解读"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深刻体会作者截瘫后十五年来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真切感受,进一步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增强应对苦难、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激发学生理解母亲、感受母爱,把发自内心的、最真最美的赞语献给母亲。既重情感教育,又促使学生激情表达,张扬个性,提高人文素养。2、课件制作。本堂课课件共18张。除首尾外,其余使用过程是:(1)2-4张介绍作者,其中2、3两张以图片形式介绍不同时期的作者,为课

2、堂推进作铺垫。(2)第5张,思考:概括第一部分大意,温习表达方式的运用。(3)6-7张,揣摩语言,体味精彩片段。(4)第8张,解决结构问题,自然地转入"我与母亲"部分,突出母亲的悲苦形象。(5)10-12张,品味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6)第13张,读写示例,拓展教学内容。(7)第14张,配音朗读倒数第三自然段,进一步将师生情感推向高潮。(8)第15张,讨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迁移、致用。(9)第16张,提纲总结,再次梳理课文结构,整体感知。(10)第17张,作业的布置。二、课堂任务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评价,理解把握课文涉及的感悟生死和亲情的内容;(2)、学习感念母爱的苦难与伟大

3、,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3)、体会几处景物描写的情味,品味评价作者沉静、抒情、创新的语言。2、教学重点:(1)、研习精彩片段,感受语言的厚重沉静之美及其感染力。(2)、感受母爱,培养关爱品质。3、教学难点:体味作者对苦难及生命的独到感悟。三、预习要点1、了解史铁生的情况,认真品读课文第一部分中第三段写静物,第五段中写小动物和第七段中的排比句,品味语言特点和文章蕴涵的深度情感。2、读第二部分,勾画并揣摩表现母亲悲苦命运的细节描写,体味作者的感受。3、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倒数第三段和品味散文《秋天的思念》(读本),搜寻阅读其他作品。四、教学实录(课前,多媒体播放歌曲《懂你》,渲染气氛。上课铃响,师

4、生问好。)(一) 导入:(听音乐《命运交响曲》,大约2分钟)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丧失听力。《命运交响曲》是他在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古今中外像贝多芬这样勇敢抗争厄运、奋起拼搏成为生活强者的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其中一个。(二)悉作者史铁生师: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过史铁生的照片?生:没有。师:想看吗?生:想!师:多媒体飞入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的黑白照片。生:发出感叹。师:a.这就是史铁生,21岁生日那天因腿脚发病而住院,从此就再以没有站起来。b.

5、切换史铁生与美国著名短跑名将刘易斯会晤的图片。c.这是史铁生与刘易斯在一起,短跑名将送给他一双跑鞋,意味深长:双腿不能跑了,但精神还可以继续跑下去……d.切换史铁生脸上写满沧桑的特写近照,e.这是他的近照,看,一脸的沧桑,想必同学们对史铁生的情况略知一二吧。生:点头。师:他哪年出生的?生:1951年!师:什么时候开始发表小说的?生:1979年!师:有哪些作品?生:《我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一边在近照右侧飞入作者介绍,一边说,请同学齐读。生:齐读--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农村插队,3年后双腿癍痪转回

6、北京。回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7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等。语调里充满崇敬之情。师:正是这位其貌不扬,双腿瘫痪的作家写下了《我与地坛》这样感人肺腑的文章,这么多年来,每次读到这篇文章,我就会有心酸、想哭的感觉。好,让我们进入正文。A) 研读赏析第一部分1、师:首先赏析第一部分,请同学们结合预习思考两个这两个简单的问题:(多媒体出示题目)(1)这部分大意是在写什么?请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2)在这部分里作者主要是用什么表达方式来写地坛的景物的?生1:这部分写了地坛里的一些景物和他的心情,以及他的感受。

7、师:你大意把握得不错,但要求"用几个字""概括"。生1:……师:文章是谁写的?这部分里所写的对象是什么?其他学生轻声地:史铁生……地坛……生1:史铁生和地坛。师:很好!我与地坛。(多媒体字幕飞出)师:表达方式是初中里学的,想想看,"写景物",应该是什么?生:描写!(多媒体字幕飞出)师:同学们看看,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生:第三段;第五段;第七段。师:课文太长了,不能面面俱到,我们就集中体味几个片段。2、朗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