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 哲学常识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测试题 旧人教版

高二政治 哲学常识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测试题 旧人教版

ID:43425704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3

高二政治 哲学常识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测试题 旧人教版_第1页
高二政治 哲学常识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测试题 旧人教版_第2页
高二政治 哲学常识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测试题 旧人教版_第3页
高二政治 哲学常识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测试题 旧人教版_第4页
高二政治 哲学常识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测试题 旧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 哲学常识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测试题 旧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政治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2分。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实践”和“理论”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2.“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在其背后隐藏着…个共同东西——万有引力。这表明A.同一现象只能表现共同本质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C.现象、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3.感性认识和理

2、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中不可分割的两个认识阶段,它们统一基础在于A.客观物质现象的存在B.大脑的抽象思维活动C.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D.社会实践 4.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人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段话说明A.人们对事物每一层次的认识,都具有终极意义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终归是感知周围的事物C.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要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是认识的根本任务5.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是A.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制作B

3、.开动脑筋,善于思考C.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D.敢于实践 6.1999年第19期《求是》载文指出:“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这一论断说明A.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B.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D.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7.解放后,我国按照科学家李四光的理论勘探石油,相继开发出大庆油田等高产油田,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一事实说明A.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4、的正确反映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人类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D.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8.害虫天敌的存在,调节着动植物的数量,是保持生态平衡的一种自然控制力。人们利用天敌昆虫防止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这种做法说明A.人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制约关系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造福人类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造福人类D.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 9.1999年评出的全国“双学双比”十大杰出妇女致富模范,虽然她们的事迹各不相同,但都共同体现了一个忘我的奉献精神,走

5、共同富裕之路的时代风貌。这说明A.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5用心爱心专心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C.同一本质一定是相同现象的表现D.同一现象的本质是多变的本质10.规律的客观性对人们的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A.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B.要有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C.按规律办事要有预见性和创造性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11.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

6、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2.关于条件、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条件不具备,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条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B.条件具备了,人们就能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件C.人们按规律办事,要受到条件的限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无用的D.规律的存在并且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而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有条件的,是受物质条件制约的13.对“去粗取

7、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B.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获得理性认识C.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完成认识的任务D.只有经过思考,认识运动才能完结14.体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是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感性认识必然会发展到理性认识15.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

8、让水脱离人。司马光破缸救人从思维方法的特点看是A.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B.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C.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思维D.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逻辑思维16.江泽民在首都各界迎接新世纪和新千年庆祝活动上发表讲话指出:“一千年来,人类文明取得的—切成就,都是在推陈出新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中实现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事物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