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书法的师承和书法的欣赏

谈书法的师承和书法的欣赏

ID:43435026

大小:31.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1

谈书法的师承和书法的欣赏_第1页
谈书法的师承和书法的欣赏_第2页
谈书法的师承和书法的欣赏_第3页
谈书法的师承和书法的欣赏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书法的师承和书法的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书法的师承和书法的欣赏吉峰明学者、书法家杨慎在<墨池琐录>中说:“今之笑学书者曰‘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予诘之曰:“为此言者,非为不知书,也不知古今矣。”羲、献学钟、索;钟、索学章草,章草本分隶;分隶本篆籀,篆籀本科斗,递相祖述,岂谓无师焉?今不屑步钟、索、羲、献之后尘,乃甘心为地项羽、史弘肇之高弟,果何见焉!意思是说,如今有人笑话学习书法的人,说我学王羲之、王献之,而王羲之、王献之又学谁呢?对此,杨慎说,这虚无缥渺人不但不懂得什么是书法,也不知道书法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王羲之、王献之学的是钟繇和索靖;钟繇和索靖学的是章草

2、;章草是在分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分隶是在篆籀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篆籀又是在科斗文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追本溯源,怎么能说是没有师承呢?可有些人,不愿意去学习别人的书法,而是心甘情愿地去做项羽和史弘肇的弟子,我还从没见过象这样能学好书法的人!<史记"项羽本记>中说: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后

3、来项羽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打败,司马迁认为这与他不肯师法古人不无关系。 史弘肇(?――950),<辞海>上说他是五代时郑州荥泽(今河南郑州西北)人,字化元。梁末充禁兵。后为刘知远部将。后汉建国,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滥于杀戮。巡察京师,适逢太白星昼见,有人抬头观看,立遭腰斩。与宰相苏逢吉势同水火。隐帝嫌其专恣,用太后弟李业之谋,将他杀死。杨慎以史弘肇为例,大概是想说史弘肇的被杀是与他没有师承贤德之人,以古训作则而造成的。杨慎举出一正一反的例子,旨在说明学习要有师承。“师承”无所不在。  一、学习书法为什么要有师

4、承?  ①、是书法的起源与文字的起源既泾渭分明而又水乳交融。文字源于象形。文字的起源是“远取于物,近取于身”。因而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书法的起源,是在不自觉中萌发的,大巧若拙,质朴无华,是一种无意于美的美。是纯粹的天然美。但是当人们的审美意识一旦觉醒,或者说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有意识地去追求美,就会刻意地表现美。越是这样,其中“天然的趣味”也就会相应地被减少。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书法自然也就会失去他的生存空间。吉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2005年

5、被评为“中国书画年度人物”;并被授予“中国书画名家”荣誉称号。  ②、是学有本源,才能如水有源,如树有根。也才能立得久,行得远。这就叫做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什么才是书法的本源呢?用蔡邕的话说也就是“纵横有所象。”“纵横有所象,”也就是以“形”传“神”。形是“文字”,神是“自然”。形中有“自然,”才能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形中没有“自然”,再怎么写,也只是“字。”所以说写字也就是写自然。梁武帝说王羲之的书法,“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生龙活虎的意境,也就是一种动人心魄的自然现象。王羲之书法中“生龙活虎”尽善尽美的意境,正是王羲之善于

6、学习(师承)和勇于创新的结果。  二、怎样师承?  王羲之“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出神入化而创“妍美流便”的新书体;王献之幼年时就开始学习父亲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又潜心于张芝的草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而创“破体”。钟繇以刘德昇为师,追踪曹喜和蔡邕,独探神妙,别开生面而为“楷书之祖”……。综观诸家皆是由专及博,厚积薄发,感于物,悟于心,自出新意而卓然成家。 三、师承需要勤奋。有句名言说得好,勤奋出天才。事实也是如此。  王羲之七岁拜卫夫人为师学习书法。平时常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为学好书法,王羲之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在厕

7、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当他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专心致志,以至废寝忘食。有个“入木三分”的成语说的就是王羲之的书法极有笔力和极见功力。王羲之学习书法,既重天分,更重功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只有学而不会,没有会而不学。“学而不会”是方法;“会而不学”是态度。只要方法正确,态度诚恳,学习书法并不困难。  再说“唯有一点象羲之”的王献之。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王献之将自己的习作拿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可以,但他发现有一个字少写了一个点,于是便提起笔来,将一点补了上去。后来,王献之

8、又将他的习作拿给母亲看,母亲郄氏看后,不无感慨地说:“吾儿磨墨三缸水,唯有一点象羲之。”王献之不服气,于是就问母亲:“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母亲说:“你写的字只是形似,但神不似。只有这一个点才是形、神俱到的。”王献之听后,神情有些沮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