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3437381

大小:1.5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01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6页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7页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8页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9页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是这一时期共同的社会背景,故选A。百家争鸣趋于合流发生在秦朝以后,故B错误;

2、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发生于春秋时期,故C错误;封建经济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故D错误。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3、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思想3.-17-下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故应排除A项;题干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并不能

4、反映出“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故应排除C项;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但是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故应排除D项;在佛道的冲击下,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宋代发展为理学,故B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复兴和理学背景-17-4.“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掺杂人欲,并不是因他无所不知。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结果是知识愈广,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下列持此观点的学者是A.

5、B.C.-17-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的观点是心就是理,这是陆王学派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符合题意。【点睛】“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是解题的关键。5.“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

6、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可以看出,此思想家注重农业、手工业、商业,即工商皆重,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的,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并没有农商皆重的主张,故A项错误;董仲舒重新改造儒学,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张重农抑商,故B项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大儒,为巩固封建统治,把儒学发展到理学,依然主张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工商皆本”,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黄宗羲-

7、17-6.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A.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否定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对传统儒家思想补充完善【答案】C【解析】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属于明清之际思想,在批判传统思想基础上,对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C正确;A中否定不符合题意;B中一脉相承和D中补充完善都不符合史实,排除。7.普罗塔哥拉说:“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突出体现了A.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B.人要探索自然奥秘,否定基

8、督教的影响C.否定神对于人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D.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不再信奉传统的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观点怀疑神灵,否认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