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ID:43439582

大小:259.89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01

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宜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徐秀红在《从禄赏制的演变看周代的土地制度》指出,春秋中叶“初税亩”以后,宗法分封制逐渐让位于新起的君主集权制,新兴官僚的官俸也不再沿用封土食邑的方式,而是改用谷禄为主的俸禄制,赏田也脱离了封土食邑的轨道,向赐田方式转变。春秋中叶以后的这一变化A.奠定了统一国家形成的基础B.形成了思想领域的新气象C.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D.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新兴官僚的俸禄制以及赐田制度的实行,会加速土地的私有化进程,这些现象说明井田制度正在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的确立,

2、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故D项正确;A项统一国家形成的基础应为秦灭六国,此项排除;B所谓的新气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出现的时间是秦朝,也排除。2.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五谷丰登,生活舒适D.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农业生产中,注重除草、施肥、种植时节和耕种方式的改进,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故A

3、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的特点,没有体现出政府的经济政策、农民的生活状态和传统文化的状况,故BC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3.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集体劳作、铁犁牛耕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铁犁牛耕、家庭农业【答案】A【解析】从图中来看,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的发展。铁犁牛耕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不符合早期农业;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是早期农业和小农经济的性质,不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自然经济

4、是相当于商品经济来说的一种经济形式,与农业生产方式变法无关;早期农业从生产关系角度来看是一种集体劳作,而小农经济从生产力发展来看,采用的是铁犁牛耕。故答案选A。4.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禁政策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的能力。从材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可以反映由于实行海禁政策,海滨一带无法生活,于是连结为盗。这说明海禁政策的恶果。故选D。A项明显错误,材料主要是说的禁海政策;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指的是容易破产;B并不是材料的直接反应。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5.毛泽东在《做革命的促进派》中指出:“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下列不能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是A.“湿耕泽锄,不如归去”B.“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C.“

6、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D.“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选项可知,“湿耕泽锄,不如归去”指的是在湿润的土壤中耕种是不好的,与农业生产环境有关,但不符合设问,排除A。“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是说在六月通过“干田”可以使稻子长得更好,注重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但不符合设问,排除B。“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指的是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与生产模式无关,C符合设问。“且溉且粪,长我禾黍”指的是耕种过程中既要灌溉又要施肥,这样庄稼才长得好,与农业生产环境有关,但不符合设问,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6.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

7、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工师”:掌管百工及手工业之官。上受司空领导,下为百工之长。专掌营建工程和管教百工等事,因此B正确。AD说的是工匠,错误。C说是管理市场的官员,错误;故选B考点:西周时期的手工业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工师”的含义。与此题相关的知识点有商周时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