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D:43440861

大小:239.64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02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A.工具种类繁多B.生产自给自足C.注重精耕细作D.经济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解读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C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农业工具种类繁多的结论,

2、故A错误;B、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2.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A.工匠优秀,原料上等B.技术高超,不计成本C.规模生产,面向市场D.分工细密,管理严格【答案】D【解析】【详解】从漆杯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的名字可知D项正确。仅仅从一只杯子杯底的刻字,无法得出“原料、技术、规模、面向市场”等结论,所以只有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点睛】论从史出讲反复论证;孤证不立,只凭一个个例,无法得出相关历史结论,只能代表个性和特征。3.《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一2

3、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去本就末,不循古道”不难判断,指的是弃农经商的现象;而“州郡吏民及诸营兵”说明了人员的广泛性,证明人们的商业意识浓厚。A项不符合史实,重农抑商的政策一直是最基本的经济政策;C项中的“滋生腐败”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不符,材料讲的是经商的人员多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快。考点

4、: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意识【名师点睛】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4.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B.商品交易打破了

5、空间限制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依据所学,唐代的时候,市与坊是分开的,有时间的严格限制,政府严格监管,故A、B错误,排除;材料“……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说明当时市场专业化明显,故D符合题意;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D。5.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B.加强了中央集权C.导

6、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D.减轻了农民赋税力役【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宋代不抑土地兼并带来经济发展的景象,可知允许土地私有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口增长,农业发展,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带来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没有体现导致社会矛盾恶化,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人口增加和农业发展,没有体现农民赋税减轻,故D项错误。6.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这一变化反映了A.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B.社会矛盾日益

7、尖锐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雇佣关系逐步普及【答案】A【解析】从“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到“匠班银”的变化说明了官府对工匠控制的削弱,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白银成为流通货币,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故D项错误。点睛:明确“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到“匠班银”变化,从而分析出答案。7.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对这种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知识分子与商人群体由对立走向合流B.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

8、社会观念D.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分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