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岩石》教学案

《认识岩石》教学案

ID:43442828

大小:46.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1

《认识岩石》教学案_第1页
《认识岩石》教学案_第2页
《认识岩石》教学案_第3页
《认识岩石》教学案_第4页
《认识岩石》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岩石》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认识岩石【教案设计】王强增【单位】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中心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基本特征。2、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以及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3、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并会给岩石分类。4、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岩石的一些基本特征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每组8种物质,分别是1号:花岗岩、2号:砂岩、3号:页岩、4号:石灰岩、5号:大理岩、6:玻璃、7:陶瓷、8、砖块;放大镜、小刀教师准备:各种有关岩石资料的课件、稀盐酸、滴管。教学过程:一、情境引

2、入:谈话:(课件出示岩石的图片)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欣赏之后要告诉大家,你主要看到了什么?谈话:石头,是我们平日里的一种俗称,你知道它的科学名字叫什么吗?岩石。(板书课题:岩石)谈话: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岩石?学生交流小结:像建筑工地、田野、海中、河沟等等地方都有岩石,我们可以说,岩石无处不在。【设计意图:对于石头,学生平日里是司空见惯,但对于石头的科学名称——岩石,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所以需要教师点明。在引导学生回想平日在哪儿见过岩石时,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的补充,学生深刻认识到岩石无处不在。至此,这两个小小的知识点不经意间被成功解决。】二、探

3、究活动:(一)认识岩石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岩石,可不巧的是,课前在为每个小组分发岩石时,将岩石和其他的物质混在了一起,你能把岩石从中挑选出来吗?(学生从混合的物质中挑选出岩石)谈话:刚才同学们凭着生活经验挑选出了自己认为是的岩石,找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为什么其他的就认定不是岩石呢?引导学生了解玻璃、陶瓷、砖块,都是人工制造的,不是自然界形成的。提问:看着这5种岩石,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很多人家铺地面时都要用到岩石,可用的是哪一种岩石呢?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结:看来同学们之间出现不同的意见了。要决定用哪种岩石,能不能只

4、从外表上就能做出决定?我们需要了解岩石的?(特点)再来决定哪种最合适,是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五种常见的岩石。【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从众多物质中挑选出岩石,从而明确岩石与非岩石的本质区别,即岩石是大自然形成的,而非人工制造。在接下来的“铺地面时用到哪种岩石”一环节的设计,是想提前设疑同时埋下伏笔,让学生明白当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时,要想解决问题,只能通过研究学习,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探究欲望。】(二)研究岩石的特征1.观察岩石常见特征提问:要想研究岩石的特点,你觉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学生交流:软硬、光滑度、结构、颜色、形状……师生交流:

5、用什么方法,怎么观察岩石的特点?方法引导:用小刀刻、用手摸、用放大镜观察师:岩石的结构主要分为两类,(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一类是一层一层的层状,(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一类是由很多颗粒组成的颗粒状。如果你观察的岩石是颗粒状结构,还要认真观察颗粒的粗细程度。生:颜色:用眼睛看生:形状:用眼睛看……师:做这个实验时,你觉得需要注意什么?生: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师:除了注意安全外,还要一边观察一边及时填写好观察记录单。(学生小组实验)2.交流研究中的发现生:用小刀刻划岩石地硬度,发现1号岩石(花岗岩)是最硬的,5号岩石较硬(大理岩),3号(页岩)最软。生:用放大镜观察岩石,发现1

6、号(大理岩)有黑色、白色、还有红色的东西师:我们通常把岩石里面有颜色的东西科学地称谓岩石的颗粒。关于岩石的颗粒,还有补充的发现吗?生:1号岩石的颗粒很粗、很大,用放大镜可以看的很清楚。生:3号岩石的颗粒很细腻,而且是土黄色的!……3.介绍观察岩石的另一种方法谈话:观察研究岩石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下面老师向大家介绍观察岩石的另一种方法——往岩石上滴盐酸,来观察有没有特殊的现象发生。(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演示)生:4号(石灰岩)、5号(大理岩)上面会冒白色的泡泡。谈话:发现了岩石这么多不同的特点,你想不想知道这些岩石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课件出示:1号:花岗岩、2号:砂岩、3号:页

7、岩、4号:石灰岩、5号:大理岩)【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岩石时,学生能想到很多常见的方面,比如说软硬、光滑度、结构、颜色、形状等,这些方面的具体做法学生经过讨论,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补充,实际中学生做得很好。对于往岩石上滴盐酸来看看是否冒泡这一方面的特点,单靠学生的想像,学生想像不出来,如果把盐酸分到各小组,放手让学生小组中来做,存在着一定的危险系数,即便在实验前“千叮咛万嘱咐”,实验中学生还是会因“好玩”而忽略一些“重点发现”。因此,我把这一环节做成演示实验。实际中发现,教师在实物投影中做演示实验时,教室中静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