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ID:43451047

大小:17.9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02

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_第1页
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_第2页
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_第3页
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_第4页
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摘要: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结合RFID自身的优势,根据RFID的读写模块来采集信息并显示。本设计以CAN为传输媒介来负责数据的无线传输。而在软件设计上则利用SQL技术来处理及储存图书信息,以便随时查看。同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不但能解决当前在图书管理上遇到的难题,而且还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从而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RFID;智能图书馆;管理;SQL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5-00-02  0引言  图书馆是广大师生、读书爱好者获取知识、资料、最新科学发展

2、的主要场地。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经历了从手工到自动化,从自动化到网络化再到数字化的发展过程,其文献量的迅速增长和全开放的阅览方式,使图书管理与外借服务模式激化了文献管理与文献服务之间的矛盾,现有的大多数图书馆还是传统的人工管理,管理水平低、效率不高,极大地影响了阅读者获得知识的效率。本文把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带入图书馆,使其走出这一困境且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同时,也为图书馆事业赋予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1系统功能  本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转换、整架查询、智能分析模块、门禁系统组成。其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功能模块图  1.1电子标签转换  

3、本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图书、书架、层架标签的设置。图书标签设置采用图书电子标签与条形码相互关联的方式,图书标签通过转换电路装置读取条形码的图书详细信息;书架标签的设置与书架代号相同,固定模式输入;层架标签设置与层架代号相关联,也需固定模式输入。  1.2整架查询  本模块分为图书在架查询、图书定位、架位管理三部分。通过对书架、层架标签的采集来获取图书位置,便于用户快速定位图书位置,实现架位改变,图书错架,层位改变的管理提示。如有图书新入库,该查询方法可实现对图书馆高效率,智能化的管理。  1.3智能分析模块  本模块主要用于图书智能化借阅服务和智能化推荐图书服务,便于读者自助

4、借还书,加快读者查询相似图书及文献的速度。  1.4门禁系统  本模块主要负责考勤管理和对阅览室安全的管理,实现图书在特定范围内阅读,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系统的这个特点进行考勤等工作,有利于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  2系统硬件设计  本系统的硬件主要为RFID模块。RFID模块又分为阅读器模块和电子标签模块。阅读器的功能主要是对电子标签信息的采集。为了提高本系统的管理效率及各阅读器节点之间的通信,我们采用了图2所示的系统硬件结构。阅读器模块的硬件由射频读写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报警模块、CAN通信模块、存储扩展模块组成。  图2系统硬件结构框图  2.1AT89S52

5、单片机  在本系统的MCU选择上,主要考虑AT89S52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的8位微控制器,其有8K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使用ATMEL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产品指令和其引脚完全兼容。是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微控制器,其价格比较便宜。在接口上提供4组IO口,方便扩展外部功能模块。所以在效率、成本、扩展方面选择AT89S52作为系统的主要部分非常合适。  2.2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该技术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其由

6、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若干应答器(或标签)和主机组成。按其工作频率可分为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种类型标签。该图书馆管理系统选用高频标签,其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大多数为无源标签,读写距离为1.5米左右,具有制作简单、形态多样、频段通用、存储数据量大、高速传输等优点,符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求。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当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即发出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

7、中央信息系统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图3RFID系统工作原理  2.3CAN通信  阅读器不仅可以完成对电子标签信息的采集,还可用于其他设备或主机通信使其接口稳定、快速。所以要对其扩展外围通信接口,在此采用TJA1050芯片扩展CAN通信接口。CAN通信主要应用于局域网,具有多主控制、系统的若软性、通信速度较快、通信距离较远、差错检测回复、故障封闭、连接节点多的功能。比较其他通信方式,CAN通信非常适合本系统的要求。  3系统软件设计  在软件系统设计中,采用模块化结构实现整个系统的运行。即对每个功能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