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

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

ID:43459939

大小:17.7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3

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_第1页
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_第2页
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_第3页
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_第4页
资源描述:

《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故艺术是对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和戏曲、电影和电视、曲艺和杂技等的总称。美术只是艺术的一类。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育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核

2、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美术依据媒体特性和技法特点划分鉴赏学习内容,完成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美术鉴赏的进行是以美育为基础的。那么‘美育’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也就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因此,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相互并列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整体。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完善人生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孔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说: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

3、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段话的语意是: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这样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立德树人:(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2)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

4、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tp;(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5)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6)改进美学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7)标本兼治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这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现实要求。2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和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2、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

5、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展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多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3、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4、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第一、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创新。第二、普通高中教学实践有了明确路径。第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反映了未来社会发展的

6、需求和期望,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第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学效果、学生学业质量乃至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使教育评价有了更具体的抓手。第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1、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2、知识、技能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3、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表现4、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总之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并非割裂的,而是综合蕴含在某种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五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

7、构成一个整体,却在不同的学习行为中各有指向和重点,这是理解和把握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之一。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嵌入,使得国家的基础教育体系更加完整和丰富。从国家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各学科核心素养,到课程的设置,再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由高到低、由观念到实践,相互关联的教育链条,既入云端,又接地气,改变了以往“天地相隔”的窘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