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的筛选和分离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

ID:43460276

大小:45.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3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_第1页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_第2页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_第3页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_第4页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_第5页
资源描述: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与筛选来源:青岛海博 一、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一)、微生物工业的生产水平由三个要素决定:生产菌种的性能、发酵及提纯工艺条件、生产设备。其中生产菌种的性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二)、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是:(1)菌株高产,在较短的时间内发酵产生大量发酵产物的能力;(2)在发酵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与目标产品相近的副产品及其他产物;(3)生长繁殖能力强,较强的生长速率,产孢子的菌种应该具有较强的产孢子能力;(4)能够高效地将原理转化为产品;(5)能利用广泛的原材料,并对发酵原料成分的波动敏感性小;(

2、6)对需要添加的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并且不能将这些前体物质作为一般碳源利用;(7)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要少;(8)具有抗噬菌体的能力;(9)遗传稳定性, 二、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来源及选育(一)微生物菌种的来源一般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收集菌种、采集样品和分离筛选:(1)是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2)从大自然中采集样品分离;(3)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筛选目的菌株。当前发酵工业所用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自然选用转向代谢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二)微

3、生物工业菌种的分离1、野生菌株的分离、筛选过程(1)新菌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菌种分离的流程如下:标本采集→标本材料的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性能鉴定→菌种保藏①采样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②标本预处理④纯种分离:采用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等纯化方法

4、获取单菌落。⑤高产菌株的筛选: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获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还要对菌种进行发酵性能测定,⑥毒性试验:据有的国家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为食用,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 2、菌种的分离方法(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的要求不同,如温度、pH、渗透压、氧气、碳源、氮源等,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

5、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如可以控制培养时的氧,可将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分开;通过控制温度,可将嗜热微生物和非嗜热微生物分开;控制pH,可将嗜酸、嗜碱微生物分离等。在分离培养基中也可以加入不同的抗生素或试剂来增加选择性。如在分离放线菌和细菌时,可加入抗真菌抗生素;分离真菌时,可加入抗细菌药物。(2)随机分离方法有些微生物的产物对筛选没有直接的选择性指示作用,因此常采用随机分离方法分离。A、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常用抑菌圈法。实验必须用工具菌:采用抗生素的

6、敏感菌,传统上常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B、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常用方法:生化诱导法、SOS生色检测法、DNA修复能力突变株。原理是利用DNA的损伤,微生物发生突变。B1、生化诱导法:将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连接在λ噬菌体的PL启动子下,当DNA损伤时,诱发λ阻遏物CI分解,PL启动子启动lacZ基因转录,测定表达的ß-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检测药物的存在。B2、SOS生色检测法:利用当DNA损伤时,可活化yecA蛋白,进而分解噬菌体的阻遏蛋白,再引起sifA基因启动lacZ基因转录,测定表

7、达的ß-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检测药物的存在。C、生长因子产生菌的分离以氨基酸产生菌为例,介绍筛选方法。首先将待试菌接入加了抗真菌的化合物(如亚胺环己酮)的分离培养基中生长,然后采用影印法,将菌落复印到能支持氨基酸产生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培养2-3天后,用紫外线杀司长好的菌落,再往此平板上面铺一层相应营养缺陷型菌株菌悬液,培养16小时后,被杀死的氨基酸产生菌的菌落周围应有一检测菌的生长圈。(3)目的微生物分离A、根据形态筛选突变株B、根据平板菌落生化反应筛选变株透明圈法、呈色圈法、抑菌圈法、浑浊圈法等。①透明圈法:在平板

8、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培养基混浊。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圈的大小初步反应该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该法在分离水解酶产生菌时采用较多,如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产生菌都会在含有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透明圈。 在分离某种产生有机酸的菌株时,也通常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使平板成混状,将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