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_近代中国条约体系与条约制度概论

绪论_近代中国条约体系与条约制度概论

ID:43462836

大小:41.5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03

绪论_近代中国条约体系与条约制度概论_第1页
绪论_近代中国条约体系与条约制度概论_第2页
绪论_近代中国条约体系与条约制度概论_第3页
绪论_近代中国条约体系与条约制度概论_第4页
绪论_近代中国条约体系与条约制度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绪论_近代中国条约体系与条约制度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绪论近代中国条约体系与条约制度概论一、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产生、发展中外不平等条约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向中国进行扩张,以及传统的中外关系与西方近代国际关系冲撞的产物。在它产生之前,清政府对外关系实行的是一种华夷秩序的模式。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世界的中央,称为中国或中土。中国历代君主自命为“受命于天”的天子,“统驭万方,抚有四海”。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是天朝上国的至尊地位。周边民族视为野蛮人,化外之邦,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夷”之称。华夷秩序的主要内容是,宗藩制和朝贡制度。周边国家藩属国君主即位,须

2、得到中华帝国的敕封,并定期或不定期派人朝贡。明朝,华夷秩序完全形成,向明朝朝贡的藩属国有123个。清代时,实行“贡市分流”,将与清政府发生关系的国家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朝贡义务的“属国”,另一类是只有通商往来的“外国”,即互市国。远隔重洋的西方国家都属于此类。华夷秩序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资本主义的“世界国家秩序”与中国的华夷秩序发生了严重冲撞。资本主义的“世界国家秩序”体现了近代国家关系,提出了国家主权平等等观念,但其具有强烈的扩张性质。采取进攻姿态,不惜任何手段打破华夷秩序,将中国纳入它们的“14世界国家秩序”

3、中。西方列强通过战争等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条约特权,从而形成了不平等条约体系和条约制度。(一)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建立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战后,中英于1842年8月29日订立了近代中外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4年中美中法条约。这些条约被称为中外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外关系从此开始出现了根本性变化。通过这些条约,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自由雇募、最惠国待遇等权利,条约制度在中国开始建立。(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14但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生,还未获得稳固的地位,适用范围还有很大局限。没有最终取代天朝体

4、制,迫使清政府信守条约。列强进一步要求充实条约内容,改善条约实施的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可避免。通过战争,英法美俄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英法俄三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通过这些条约,不平等条约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列强在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所得特权,得到肯定并进一步扩大,而且增加了新的特权,如外人管理中国海关行政、内河航行、鸦片贸易和苦力贸易、传教等权力。不平等条约内容和框架大体形成。从适用范围上,由沿海几个据点扩展到清帝国的中枢和内地。不平等条约体系具有了全局的意义。从其地位看,条约制度,打破了华夷秩序,取代了天朝体制。从其实

5、施条件来看,清政府内部出现了遵守条约的趋向,为条约的实施提供了内部保障。除了英法美俄瑞挪与中国再订新约外,至七十年代末,又有德、葡、丹、比、荷、西、意、奥等国与中国订约。秘鲁和巴西也于1874、1881年与中国订约。(三)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扩展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不平等条约又有进一步扩展。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和1896年的《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日本获得了其他列强取得的全部条约特权,并将其扩大。此后,不平等条约出现了两项新的重要内容:一是出现了反映列强在华争夺,以求均势的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特权制度。二是产生了具有“准条约”性质,体现资本输出的路、矿

6、及工业投资特权制度。列强争夺中国利益,中国主权遭到更严重的剥夺。已是既成事实的租界制度,亦为正式条约所确认。刚果和墨西哥、朝鲜分别于1898、1899年、1899年与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四)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顶峰14八国联军侵华和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的签订。列强在华驻军权和使馆区制度,更严重侵害中国主权,限制了中国的自保权。至此,不平等条约发展到顶峰。此后,虽有所调整变化,但大的内容和框架已完全确定。1915年1月18日,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并于5月25日中日签订《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和一系列换文。统称“民四

7、条约”。除了某些特别规定,大体是在原来的条约特权范围内。1918年,瑞士也与中国订立了不平等条约,与列强同享条约特权。1945年8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也是一个不平等条约。苏联恢复帝俄时代在东北的特权。二、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解体。14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国际法知识逐渐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认识到条约的不平等性及对中国的危害。因而出现了反对不平等条约的呼声。在与某些国家签订条约时,即对外国在华条约权利给予一定程度的限制。如1881年中巴西条约和1899年中国墨西哥条约规定,领事要经中国政府承认,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等。1901年的《辛丑条约》订立后,中

8、外举行修订通商条约的谈判。清政府力图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