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26 古代汉语 声韵系统4.8

2015.3.26 古代汉语 声韵系统4.8

ID:43463231

大小:355.5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03

2015.3.26 古代汉语 声韵系统4.8_第1页
2015.3.26 古代汉语 声韵系统4.8_第2页
2015.3.26 古代汉语 声韵系统4.8_第3页
2015.3.26 古代汉语 声韵系统4.8_第4页
2015.3.26 古代汉语 声韵系统4.8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3.26 古代汉语 声韵系统4.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古的声母和韵母系统2015.4.6提纲1几个概念2声母系统3韵母系统4双声叠韵古代人怎样记音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反切法三十六字母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譬况法就是用描写性的语言来说明某一个汉字的发音状况。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春秋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伐者为客,何云“读伐长言之”,伐人者也。)唐代徐彦[疏]“《春秋》伐者为客”。解云:谓伐人者,必理直而兵强,故引声唱伐,长言之,喻其无畏矣。也就是说“伐”的两个意思(攻击别国和被别国攻击),是靠读音的长短来区分的,这有点儿像外语中的长短音了。读若(如)

2、法就是用一个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段玉裁:“凡言‘读若’者,皆拟其音也。”《吕氏春秋·重己》:“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高诱注:“酏读如《诗》‘虵虵硕言’之虵。”《口部》:“哤,哤异之言。从口,尨声。一曰杂语。读若尨máng。”赵颐光《说文长笺》说:“古无音切二法,音声之道无边,而同音者甚少,故许氏但有读若,若者犹言相似而已,可口授而不可笔传也。”直音法就是用一个同音字来注音。格式是:×,音×,比如:毕,音必;畔,音叛。这种方法才算得上是正式的注音方法,其优点是简捷明了,后来许多古籍的注释,还有一些字典辞书都普遍采用这种注音方法。今人在注释古籍时,也有用

3、“直音拼音”的方法注音的,夏传才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篇今译》就用的这种方法,如:瞽(gǔ音古),跖(zhí音直)。直音法的缺点一,如果某个生字刚好没有同音字,便无法为其注音?“蹭(cèng)、糗(qiǔ)”等就没有同音字,无法用直音法注音。二,有的汉字同音字很难读,注了等于没注;三,汉语有方言的区别,在一个方言里同音,在另一个方言未必同音;四语音是发展变化的,某个时代两字读音相同,过几百年以后就未必相同。能不能找一个声调不同但声母、韵母完全相同的字来注释生字,同时再指出它应该读的声调呢?如“糗”这个音节,三声虽只有一个字,但二声(阳平)的字很多,如“求”字是二声,就可用“

4、糗,求上声”来注“糗”的读音。反切的产生反切的产生跟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有关。梵文对反切的启示和尚念的佛经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梵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梵文的字母叫悉曇,有元音和辅音两个部分。辅音也叫体文,元音也叫摩多。受梵文影响,汉代的学者对汉语音节有了声和韵的认识,从而创制了反切幻灯片20反切始见于东汉其实在汉以前就有反切现象的存在了,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者焉”为“旃”。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资料,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古人叫“反”,或叫“翻”,也叫做“切”,都是现在的“拼音”的意思。它

5、是把用来拼音的两个汉字分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一般認爲是在東漢後期大約西元二世紀前後,其産生的背景是佛教傳入中國後人們受到梵文這種拼音文字的啓發,創立了反切注音法,當時叫“某某反”或“某某翻”,唐代宗大曆以後,統治者忌諱“反”這個字,於是將“反”改爲“切”,“反”是反復的意思,“切”是切摩的意思,反切就是兩個字反復切摩出一個新的字音。《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然(孙炎)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又云:“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大体上汉末出现反切,魏晋开始盛行。有学者认为反切的初创跟佛教传入有关。用“反切”注音,不但每一个字都能标

6、音,而且能标得比较准确,比起以前几种方法是大大前进了一步。反切的缺陷因为汉字是方块字,要用两个汉字去拼合出另一个汉字来,实际使用中总感不便,而且由于注音在变化,有些字已经很难“切”出它的读音了。红,胡笼切。红(hong)——胡(hu)+笼(long)。古紅切公同都切徒苦寒切刊息林切心徒幹切壇九魚切居反切上字的归纳早期的反切,其上下字是随意取的,不同的学者所用的上下字不一样。东,德红切当,都郎切都,丁姑切丁,当经切能不能把这些表示声母的反切上字作个归纳呢?娘非敷奉微床幻灯片33不可否认,注音字母的产生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大革命,对于识字教育和读音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

7、也许人们应该注意到,早在1888年,国际语言学会就公布了“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以世界多数国家采用的拉丁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为基础形式的一套记音符号。那个时候,如果能在这一方面“师夷长技”,我们的注音方法就会进步更快。注音字母很快就暴露了它自身的缺陷,在国门大开的情况下,它除了给汉字注音以外,没有其他用途,不利于推广和国际文化交流。尽管如此,在国家内忧外患、战乱连连、人们连生存温饱都难以保全的状况下,能够发明注音字母已相当了不起了。《汉语拼音方案》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