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背回填技术交底

涵背回填技术交底

ID:43467874

大小:35.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3

涵背回填技术交底_第1页
涵背回填技术交底_第2页
涵背回填技术交底_第3页
资源描述:

《涵背回填技术交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技术交底书工程交底涵背回填施工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技术负责人编制部门工程部交底人职称(职务)交底内容涵背回填技术交底1.交底说明涵台背的回填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公路竣工后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为防止涵背回填不到位、造成涵位跳车,挡土墙台背路面下陷,确保工程质量,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特制定涵背回填技术交底。2.回填基本技术要求;(1)、涵背回填材料均必须是透水性材料(砂砾),严禁采用有机土、腐殖土、垃圾、盐泽土等不合格填料,填料中不得含有树根、草皮等杂物。(2)、涵背回填必须和挖、填方路基有效搭接,纵向接

2、缝必须设台阶。涵背两侧回填形状为梯形,下底宽度2米,是从涵台外侧墙向外2米,在按设计墙身高度设置1米*1米的台阶。(3)、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75%方可填筑,应同时在结构物的两侧及基本相同的标高上进行,特别要防止对结构物形成单侧施压。(4)、回填材料应分层摊铺,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用打夯机具进行夯实),压实度指标为96%。(5)、回填的部位有水时应及时排水,分薄层铺筑,并达到能充分压实的时候时,再进行充分夯实。(6)、基坑回填完成前加强安全围护措施,防止人员坠入坑内造成人员伤亡。交底内容3.施工准备:1)、技

3、术准备(1)、回填前确认结构物的强度是否满足回填要求,在过程施工中必须留有影像资料,做为隐蔽工程验收的依据。(2)、确认回填原材料检验合格。(3)、确认试验室标准试验成果(包括填料的重型击实、CBR、含水量、颗粒分析等)。(4)、用红油漆在回填部位台背水平标出每层松铺厚度的控制线,两线间,间距15cm。2)、现场准备(1)、组织相应技术人员、技术工、机械工、普工、作业机械、检测设备等进场。(2)、根据回填量组织合格材料进场,应根据试验数据或设计要求参量,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拌合均匀,使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5.质

4、量控制及保证措施:(1)填料控制。严格选用内摩擦角较大的透水性材料如碎石土、石渣等,其最大粒径控制在5cm以内。选用的材料必须经试验合格且经监理试验、路基工程师批准,方可填筑,中途不得私自换用。(2)分层填筑、压实。每一填层厚度不大于150mm,根据选用的材料特性建议采取加砂水夯法进行遂层夯实,确保压实质量。(3)配合使用小型压实机具,桥涵背回填的范围相对路基施工作业面小,是碾压的死角。台背胸腔部分又始终拌有模壁效应,在施工时更难以压实,所以必须利用小型机具进行局部夯实,确保每填层压实符合规范要求。(4)规范化

5、施工。按设计要求,填筑前形成土拱,分层填筑事先在墙、背上用红漆标识,每层厚度不得超过15cm。(5)严格检测手段。填筑前,监理现场查看基坑处理情况,依据施工方案、图纸的要求检查回填基坑与台阶以及层次标线的尺寸,并核对人员、设备等。回填过程中施工单位做好每层自检,合格后,按总监办规定频率报监交底内容理处试验室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层施工,完工后,监理处再随机复检。(6)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技术规范,遵循国家有关公路施工规范,执行工程师审查批准的方案,严格施工工艺,按图施工。(7)开工前要做好各部位、工序的技术交底

6、工作,按照技术交底的要求,使各级施工人员清楚地掌握对将要进行施工的部位、工序以及施工工艺、技术规范要求,对特殊和重点部位要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施工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8)落实“三检制”,设立专职质检员,按既定施工工艺和要求,监督检查,实行质量重奖重罚和质量一票否决权。(9)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验证、登记、标识等工作,完善管理,积极配合工程师对原材料的质量抽查工作。(10)上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转入下道工序。编制:复核:签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