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3版)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3版)

ID:43469192

大小:162.5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0-04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3版)_第1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3版)_第2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3版)_第3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3版)_第4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3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3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鲁卫疾控字〔2013〕7号关于下发《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3版)》的通知各市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肾综合征出血热(俗称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我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2012年以来我省疫情明显上升,局部地区发病率、病死率上升幅度较大。为规范出血热监测工作,进一步掌握流行规律,为开展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我厅制定了《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3版)》,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望认真贯彻落实。—13—据专家预测,按照本病的流行规律,我省出血热将进入新一轮高发期,疫情可能继续上升。各地

2、要高度重视出血热监测和防控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防控经费,确保出血热监测和防控工作正常开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制订本地区的监测实施方案,将病例监测、病例诊断报告、暴发调查处置、宿主动物监测、实验室检测等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医疗机构要做好病例报告、诊治和实验室诊断等工作,疾控机构要做好病例流调、实验室核实诊断和宿主动物调查等工作。各地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疫情监测报告与处置水平。山东省卫生厅2013年2月7日—13—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3版)肾综合征出

3、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我国发病人数占世界报道病例的90%以上。我省是我国出血热报告发病的高发省份之一。该病在我省分布范围广、疫区类型复杂,患者主要以青壮年人群为主,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鼠类等啮齿动物为出血热的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根据出血热的传染源不同,我省疫区主要为姬鼠型、家鼠型以及二者的混合型3种疫区类型,其中黑线姬鼠为姬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褐家鼠

4、为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由于出血热流行受宿主鼠类和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疫区类型有发生变化的可能,疫情呈高度散发,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工作,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制订本方案。一、目的(一)及时发现报告出血热病例,了解其疫情动态和流行病学特点。(二)了解宿主动物种群构成及其带毒状况动态变化。(三)了解发病危险因素,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13—二、病例定义与诊断(一)诊断原则。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二)诊断标

5、准。1.流行病学史在出血热疫区及流行季节,或发病前两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发病前两个月内有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史。2.典型临床表现(1)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2)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3)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4)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5)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6)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7)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8)束臂试验阳性。3.病程经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

6、和恢复期五期经过。前三期可有重叠,并存在有大量五期不全的异型或轻型非典型病例。家鼠型或以家鼠型为主的出血热疫区,部分病例临床表现较轻,症状或/和体征可较轻或不典型。—13—4.实验室检查(1)血检查早期白细胞数低或正常,3~4日后明显增多,杆状核细胞增多,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2)尿检查尿蛋白阳性,并迅速加重,伴显微血尿、管型尿。(3)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4)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5)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汉坦病毒和/或检出汉坦病毒RNA。5.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

7、具备1、2.(1)、2.(2)和2.(3)~2.(8)之一以上者;或虽无明确流行病学史但临床症状典型者。(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3、4.(1)、4.(2)。(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4.(3)、4.(4)、4.(5)中的任一项。三、监测内容和方法(一)病例发现与报告。—1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不具

8、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二)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出血热疑似、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后,应在72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由专业人员具体负责,填写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