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一达历年马哲试卷

袁一达历年马哲试卷

ID:43469658

大小:46.0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04

袁一达历年马哲试卷_第1页
袁一达历年马哲试卷_第2页
袁一达历年马哲试卷_第3页
袁一达历年马哲试卷_第4页
袁一达历年马哲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袁一达历年马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两门课合并后的原理课)(仅供参考,一切可变,不可死磕某些题目不看书)(08法学、广告、汉语、英语、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点名册上学生人数:337)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6分。只有一个选项是对的,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空格):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是____。 ①社会主义学说②自然科学③政治经济学④哲学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是____。 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②矛盾观③一切从实际出发④与时俱进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 ①运动②存在性③结构性④客观实在性4.下列关于意识能动性的选项

2、中属于不正确的是____。 ①与本能没有关系②能透过现象看本质③有目的性④能指导实践,改造现实5.描述事物发展状态的规律是____。 ①对立统一规律②质量互变规律③否定之否定规律④前三项所指的所有规律6.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____。 ①诡辩论的观点②经验论的观点③旧唯物主义观点④辩证唯物主义观点7.哲学上的"价值"是指____。 ①活动的经济效益②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③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④商品的价格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指____。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3、问题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9.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____。 ①生产力②社会基本矛盾③革命④阶级斗争10.集中表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著作是____。 ①《共产党宣言》②《资本论》③《英国工人阶级状况》④《德意志意识形态》11.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是____。 ①必要劳动②剩余劳动③抽象劳动④具体劳动12.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____。 ①它们物质形态的不同②它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③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④它们是否体现剥削关系13.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____。 ①个体资本所有制②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④国家资本所有制③法人资

4、本所有制二、多项选择(每个2分,共10分。至少有两个选项是对的,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空格)(注:从2015年7月的期末考试开始,多项选择题的数量增加到6个,每个3分,共18分):1.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有____。 ①黑格尔②圣西门③斯密④傅立叶⑤欧文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___。 ①矛盾②发展③质量互变④辩证的否定⑤联系3.实践的属性有____。 ①能动性②社会性③直接现实性④历史性⑤相对性4.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____。 ①近代剩余价值的生产②现代剩余价值的生产③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④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⑤原始剩余价值的生产5.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经历的主要阶段有____。 

5、①购买阶段②生产阶段③停产阶段④储存阶段⑤售卖阶段三、判断分析(每题8分,共24分。用“正确”或“错误”进行判断,不得写“部分正确”或“部分错误”;判断之后须简要说明理由。若觉得题距过小,将字写小些并利用左右空白)(注:从2015年7月的期末考试开始,判断分析题的数量减少到2个):1.根据对世界存在方式问题的回答,可将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别。2.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不一致。3.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人类已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四、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对每一要点都作简要解释。若觉得题距过小,将字写小些并利用左右空白):1.认识过程为什么是反复和无限的?2.苏联模式的

6、基本特征有哪些?五、论述(二选一。20分。如果两题全答,以对第一题的解答来判分;要求对每一要点都作详细解释,但不要堆砌无关观点)(注:从2015年1月的期末考试开始,论述题只有一个,没有选择):1.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不用答发展趋势)?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②2.①3.④4.①5.②6.④7.②8.④9.④10.②11.③12.③13.①。二、1.②④⑤2.②⑤3.①②③④⑤4.③④5.①②⑤。三、1.答案要点(参见2010版教材第28、29页):错误。(2分)对世界存在方式问题的回答,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观点,(2分)唯物主义

7、和唯心主义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两种解答。(2分)该命题错误地将两种划分依据弄混。(2分)2.答案要点(参见2010版教材第153页):正确。(2分)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3分)虽然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但价值分配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3分)3.答案要点(参见2010版教材第261、262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