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评价第一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一、总则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评价第一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一、总则

ID:43489712

大小:1.75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0-08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评价第一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一、总则_第1页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评价第一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一、总则_第2页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评价第一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一、总则_第3页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评价第一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一、总则_第4页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评价第一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一、总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评价第一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一、总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评价第一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一、总则(一)评价的必要性1(二)起源与发展2(三)基本概念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前提下,一定地域空间可以承载的最大资源开发强度和环境染物排放量以及可以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评价的基础是资源最大可开发阈值、自然环境的环境容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的确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是指通过对资源环境超载状况的监测和评价,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诊断和预判,为制定差异化、可操作的限制性措施奠定基础。考虑到有些资源类型、环境要素的阈值难以确定,可以通过监测超过阈值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来预警

2、承载能力超载程度。图3-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素3(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和国土空间的关系图3-2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和国土空间的关系(五)地位和作用图3-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地位和作用4(六)研究视角(七)计算方法和评价模型计算方法和评价模型的发展趋势:从定性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单一到综合;从静态到动态。5(八)技术路线图3-4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路线图6二、陆域评价(一)基础评价1、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1)概念在一定时空尺度和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条件约束下,区域土地资源所能支撑的最大国土开发规模和强度。土地资源评价主要表征区域土地资源条件对人口聚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支撑

3、能力。(2)评价程序图3-5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程序图(3)评价因子根据构成要素对土地建设开发的限制程度,确定强限制因子与较强限制因子。具体如下:72、水资源承载力评价(1)概念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满足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来水情况、工况条件、用水需求等因素,水资源承载经济社会的最大负荷。(2)评价指标采用满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要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包括用水总量和地下水供水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比用水总量、地下水供水量和水质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的控制指标,并考虑地下水超采情况进行评价。(3)技术路线水质评价结果按照短板效应,集成到水量评价结果中。图

4、3-6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路线图3、环境承载力评价(1)概念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变化、环境功能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8指标:采用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检测值与国家现行环境质量标准的对比值反映,由大气、水主要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集成获得。(2)两种评价方法基于污染物排放浓度-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方法:即通过计算环境质量超标指数衡量环境承载力状况。基于污染物排放量-环境容量的评价方法:即通过计算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环境容量的比值衡量环境承载力大

5、小。(3)基于污染物排放浓度-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①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②水环境承载力评价9(4)基于污染物排放量—环境容量的评价①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现状与其大气环境容量相对比,用“大气污染物承载指数”表征大气环境承载力。根据研究的目的、方法,结合国家大气环境管理现状、大气环境统计现状以及未来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选择SO2、NOX、PM2.5作为环境容量和排放量构建指标体系。②水环境承载力评价4、生态承载力评价(1)概念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功能、预防生态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能力。生态承载力评价,辨识人类活动对于生态产品与服务的使用,是10否超过生

6、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否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征社会经济活动压力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2)评价指标生态系统健康度: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和石漠化等生态退化的土地面积比例(3)评价方法根据生态系统健康度,将评价结果划分为生态系统健康度低、健康度中等和健康度高三种类型,并进行划分相应的预警等级。(二)专项评价1、城市化地区专项评价(1)概念城市化地区是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地区。水土资源相对充裕,发展条件较好,适合建设,普遍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2)评价方法11评价指标:水气环境黑灰指数。通过对现阶段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劣化因子——黑臭水体和PM2.

7、5的评价分析,测度城市水体黑臭程度与大气灰霾程度,可综合得出城市水气环境的劣化程度。其中,黑臭水体通过城市黑臭水体分布密度和重度黑臭占比2项综合反映,PM2.5通过超标天数反映。集成黑臭水体及PM2.5超标天数2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得到城市化地区的专项评价结果。2、农产品主产区农业资源承载力评价(1)概念农产品主产区是指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确定的农产品主产区。包括种植业地区和牧业地区。农业资源监测预警,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