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接触线拉弧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浅析接触线拉弧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ID:43493498

大小:230.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8

浅析接触线拉弧原因及其预防措施_第1页
浅析接触线拉弧原因及其预防措施_第2页
浅析接触线拉弧原因及其预防措施_第3页
浅析接触线拉弧原因及其预防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接触线拉弧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郑铁科技通讯1/2007一、问题的提出毫米,还有2处在50-60毫米,有1处在在电气化铁路中,接触网是电气化铁40-50毫米。另有11处在40毫米以下,导道的主要供电设备,电力机车是通过接触线坡度均在2‰以内。网获取电能的,弓网关系对整个电气化铁利用接触网激光测距仪逐吊弦对导路的正常运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段线高度进行测量后发现,沙湾里隧道时间,阳安线徐家坝车站沙湾里隧道接触3-12#定位点与第一吊弦之间的高差有6网拉弧比较严重。为保证供电设备安全运处为31-34毫米,换算为导线坡度达8.5行,特对此处接触线拉弧进行了调研。‰,3#-12#导线最大坡度达9.5‰,导线二、现场调研

2、坡度严重超标。l.隧道内接触网概况随后利用综合“天窗”点在作业车上沙湾里隧道全长644.17米,处于小半检查,发现3-12#定位点靠阳平关侧第一、径曲线上,曲线半径为450米,缓和曲线第二吊弦导线上有麻点,3-07#、11#比较严长100米。接触网有16个定位点,跨距在重。该段处于曲线半径为450米的曲线区40-42米,1#、2#、16#处于缓和曲线,3-15#段,承力索位置偏向曲线外侧,路基状态处于曲线上,其中6#定位为中心锚节,最良好。经观察,导线线面没有偏磨现象,短处吊弦250毫米。承力索的投影位置偏导线也没有硬弯,但隧道内普遍存在悬挂于曲线外侧,承力索和接触线的连线不垂点和

3、定位点埋入杆件距离近,个别的只有直受电弓。300毫米。按照设计,其应为555毫米,最2.现场调研短吊弦320毫米。经现场调研发现,当双机牵引4000吨三、拉弧的危害上行货物列车时,有拉弧现象。接触网动受电弓与接触线脱离(离线)时会形成态测试车测试的结果为:隧道内上行接触电弧。拉弧是电气化铁道电力机车正常牵网导线在定位点间的高差有3处在56-50引供电中一种十分有害的现象,它可造成毫米,有6处在40-50毫米,有7处在40以下多方面的危害:毫米以下,导线坡度均在2‰以内;下行接1.造成电力机车的不稳定运行触网导线在定位点间的高差有2处在60-72弓线间的脱离,使电力机车供电时15郑铁

4、科技通讯1/2007断时续,造成列车运行过程中不正常的留弛度的悬挂方式。在正常情况下,接减速和加速,增加了旅途中的不舒适感。触线应为水平状态。但实际运行过程2.引起接触线和受电弓滑板异常磨损中,接触线在受电弓接触压力P作用下,特别是在离线瞬间,由于电弧的高温受电弓在跨距中间和定位点处的导线熔蚀作用,使接触线和滑板的接触面粗糙抬高量相差较大,在悬挂点处因定位器不平,造成两者的磨耗速度大大加快,工的重量及其弹性的关系,升高值Δh偏作寿命缩短。由于滑板磨耗量和离线电弧小。整个跨距内的接触网弹性不均匀,能量(电流平方×离线率×走行时间)成正高速行车时受电弓离线、拉弧现象比较比,当离线过大或

5、电流太小,使弓网间的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接触线是无电弧不能维持时,还会造成供电中断,使弛度的,但因弹性不均匀,受电弓滑板机车丧失牵引力或制动力。接触线振动变的运行轨迹是一个波浪式的曲线。实践形增大后,接触线的机械疲劳加剧,严重表明,在大跨距时,跨中摩擦阻力大,时会造成断线。接触线磨耗也加大。在小跨距时,因悬3.产生无线电杂音干扰挂点增多,使全线摩擦阻力加大,磨耗在拉弧瞬间,牵引电流的波形急剧变也会增加。当运行速度提高时,这种磨化,其中含有许多高次谐波,对邻近无线耗更为明显。电通讯线路造成有害的干扰。通过接触网检测车进行现场实测得4.使牵引电动机整流条件恶化知,静态情况下,受电弓

6、对导线的抬高在当滑板与接触线脱开,然后再接触的跨中为50mm,定位点为30mm。当检测车瞬间,有冲击电流流入牵引电动机,增大行进速度为80km/h时,跨中抬高量为整流子片间电位差,造成整流条件恶化,90mm,定位点处为50mm。引起火花,甚至还会引起环火。将以上数据代入弹性计算公式e=Δh/p5.由于接触导线的波状磨耗,加剧了离中,在静态情况下,定位点的弹性与跨中线拉弧的产生。的弹性之比为:四、拉弧原因分析e2/el=(30/p)/(50/p)=30/50=0.61.弓网间的接触压力较小式中:弓网间的接触压力与接触线的高度Δh为导线抬升量;变化、悬挂特性、线路状态、运行速度p为受电

7、弓对导线的抬升力。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每个跨距内各点同理可得,在动态情况下,定位点与的接触压力不同,常常以接触压力的平跨中的弹性之比为:均值来评定。该值以接近静态力为最好,e2/el=50/90=0.56太大会使弓网间磨耗加剧;太小会发生将以上结果带入计算弹性非均匀度的离线,灼热的电弧将烧伤接触导线和受公式中:电弓滑板。受电弓的接触力变化与入射U=(el-e2)/(el+e2)*100%于受电弓的接触线波动速度和振幅成正得在静态情况下:比。U=(1-0.6)/(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