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应电动机的负荷模型参数辨识研究毕业论文

基于感应电动机的负荷模型参数辨识研究毕业论文

ID:4350210

大小:308.16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7-11-30

基于感应电动机的负荷模型参数辨识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基于感应电动机的负荷模型参数辨识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基于感应电动机的负荷模型参数辨识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基于感应电动机的负荷模型参数辨识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基于感应电动机的负荷模型参数辨识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感应电动机的负荷模型参数辨识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xx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感应电动机的负荷模型参数辨识研究课题类别:设计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全称):指导教师:2010年4月一、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1)了解电力系统负荷建模重要性的基础上,掌握电力负荷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分类,重点掌握静态负荷模型、动态负荷模型并建立综合负荷的概念。(2)了解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的方法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动态负荷模型中的感应电动机模型。(3)掌握感应电动机模型的结构特点及待辨识参数的物理意义。(4)理解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参数辨识实现过程,通过感应电动机的三种综合负荷模型对样本进行参数辨识,以比较和分析这三种模型对实际综合负荷的描

2、述效果。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随着我国主要电网互联进程的推进,电网的复杂程度愈来愈高,其动态稳定性及电压稳定性问题愈来愈突出,负荷模型对系统计算结果的影响已变得不容忽视。在东北—华北交流联网系统稳定性分析和东北—华北联网工程调试等工程项目的研究中,采用的负荷模型和参数严重地影响了系统稳定性计算结果的可信度,给决策方案的取舍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探索适用于我国现阶段大规模互联电网的负荷模型和建模方法。由于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研究等领域,数字仿真结果常常被作为相关决策的依据,因此仿真的准确度愈来愈受到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

3、,最后将负荷模型从恒电流模型改成电动机加上某种静态负荷的模型后,仿真结果才与现场记录相一致,这充分说明目前用于电力系统动态仿真模型或参数改进而建立和使用基于实测数据的负荷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负荷建模方法可归纳为两类,即统计综合法和总体测辨法。在过去的20年中,对于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负荷建模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由于电网运行水平越来越接近于极限以及大量电力电子设备的涌现,导致了20世纪70—80年代建立的负荷模型已不适用于电力系统动态仿真。因此,电力系统负荷建模被列为重大研究课题之一,旨在建立更为精确的负荷模型以满足电力系统动态在线安全稳定评估的需要。综观国内外近30多年来的

4、研究成果,负荷建模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负荷模型结构的研究——主要提出的模型分为静态和动态负荷模型两类,静态负荷模型结构主要为幂函数和多项式负荷模型,具体有恒功率、恒阻抗、恒电流负荷模型及其综合的ZIP模型以及发展的任意多项式模型、幂函数模型;动态模型分为机理和非机理模型,机理模型又名感应电动机模型,由于感应电动机在电力系统负荷中占有比例较大,对系统运行与控制有很大影响,更是主要的动态负荷,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同时由于感应电动机模型应用广泛,人们根据其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分析计算目的提出了多种感应电动机模型,感应电动机模型根据所考虑的暂态过程不同可分为五阶感应电动机模型、三阶感应电动机

5、模型和一阶感应电动机模型。近来,又有人提出了一阶的电压暂态模型。较详细的模型是五阶电磁暂态模型,它考虑了定子绕组、转子绕组的电磁暂态特性以及转子的机械暂态特性。当忽略定子绕组的电磁暂态特性时可得到三阶机电暂态模型。如果进一步忽略转子绕组的电磁暂态即可获得一阶机械暂态模型。二是模型参数的辨识算法的研究,负荷模型确定后的参数辨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其实质是求解单纯的数值优化问题。对于静态负荷模型可采用求解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牛顿法,也可采用各种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的方法。对于动态负荷模型,其参数辨识包括算法和准则,常用的准则有最小二乘、最大似然、最小方差等。准则确定后,参数辨识问题就变为求某准则函数

6、达极值的优化计算问题。尤其是遗传算法[13](GA)作为一种有效的全局直接搜索方法,具有求解过程与梯度信息无关的优点和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经过有效搜索和动态演化而达到优化状态的特性,使得其在应用于复杂问题的优化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遗传算法的提出为负荷建模的参数辨识开辟了新途径。三是负荷模型对仿真计算(尤其是暂态稳定计算)结果以及运行状态的影响研究。四是不同激励下负荷模型的适应能力、负荷模型的在线辨识与等值、负荷模型参数的分散性、灵敏性和可辨识性及其等负荷模型实践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五是负荷建模工程应用平台的研制。由于电力负荷具有复杂性、分散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建立完全精确的负荷模型绝非易

7、事,只有通过事故分析或实验结果进行校核、分析和修正才能逐步建立切合实际的、合理的负荷模型。且由于统计综合法和总体测辨法各有特点,应充分发挥这两种方法的优势,尤其要加快统计综合法的研究步伐,在两种方法之间取长补短,尽快建立适用于我国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的负荷模型。根据各电网的实际情况和实测系统动态数据研究适用于各电网的典型负荷模型,并通过专门的现场扰动试验进行修正、确认是非常必要的。积极总结东北电网两次大扰动试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