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_杨成松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_杨成松

ID:43502897

大小:447.3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08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_杨成松_第1页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_杨成松_第2页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_杨成松_第3页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_杨成松_第4页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_杨成松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_杨成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1卷第1期遥感技术与应用Vol.31No.12016年2月REMOTESENSINGTECHNOLOGYANDAPPLICATIONFeb.2016引用格式:YangChengsong,CheTao,OuyangBin.ChangesinLandSurfaceTemperatureoverQinghai-TibetPlateau[J].RemoteSensingTechnologyandApplication,2016,31(1):95-101.[杨成松,车涛,欧阳斌.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6,31(1):95-101.]doi:10.1187

2、3/j.issn.1004-0323.2016.1.0095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杨成松1,车涛2,3,欧阳斌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遥感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3.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甘肃兰州730000)摘要:使用MODIS地表温度(LST)产品对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进行分析。通过一种融合时空信息的方法对LST缺失像元进行重建恢复,重建后有效像元比例达到97%以上。用正弦和线性分段函数法将4个瞬时时刻的LST

3、观测值拟合为日平均LST,经地面0cm土壤温度观测数据验证,拟合后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1K以内。建立以年为周期的余弦函数模型,刻画了LST在一年内的季节波动,并得到LST的年平均值、振幅和峰值日期3个参数。分析了各参数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多年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LST年平均值与海拔高度、纬度和下垫面类型相关性较大;年内振幅从青藏高原东南部到西北部呈升高趋势;水体的峰值日期相比其他地物类型有明显的延迟。多年变化斜率分析显示,整个青藏高原的年平均LST以每年0.015K的速度升高,振幅以每年0.076K的速度增长,反映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气候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大,而峰值日期有所提前

4、。关键词:青藏高原;地表温度(LST);时空变化;遥感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323(2016)01-0095-071引言的桥梁和纽带。因此,LST与气温和地温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平均海拔约为4000m,其南卓铜等[4]利用遥感数据和扩展的地面冻结模地貌特征以高山和高原为主,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型模拟了青藏高原西部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并根雅鲁藏布江等大河的发源地。历史上,青藏高原的据地温实测资料和位置、高程等因子的关系,合理估隆起使得全球气候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它通过大气算了该区多年冻土下限深度的分布情况。黄培培环流、冰雪融水等现象

5、与其他地区之间进行着能量等[5]用小波分解的方法优选ANFIS模型,利用[1-2]和物质的交换,至今仍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MODISLST数据模拟和估算了0cm的土壤温度,指示器。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高海拔多年冻土,在[6]取得较好的效果。李栋梁等在地面0cm温度资成因、特性和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别于高纬度多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高原冬季、夏季和年平均LST年冻土。地表温度(LandSurfaceTemperature,的基本气候特征,认为高原LST总体表现为海拔和[7]LST)与上覆大气温度的差异直接影响二者之间的纬度的函数;余锦华等对青藏高原LST和华北地[3]水热平衡,是大气和地下

6、冻土之间进行能量输送区降水之间做了相关分析,认为青藏高原5月月平收稿日期:2014-12-28;修订日期:2016-01-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源空间数据的青藏高原冻土制图研究”(41271087)。作者简介:杨成松(1977-),女,河北承德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普通冻土学研究。E-mail:ychsong@lzb.ac.cn。通讯作者:车涛(1976-),男,陕西周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冰冻圈遥感研究。E-mail:chetao@lzb.ac.cn。96遥感技术与应用第31卷[8]均LST和华北汛期降水具有显著相关;柯灵红等分析年平均LST在青藏高原的分布格局

7、,有利基于高程—温度回归关系的算法,对MODISLST于查明热量终年累计效应在整个区域上的分布状进行了重建,并与气温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况。而分析LST的年际变化,可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二者相关系数达到0.9左右,并发现LST普遍高于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为该地区生态环境和多年[9]气温,存在平均6.98K的系统偏差;何冬燕等比冻土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时较分析了3种再分析LST资料在青藏高原的适用空信息的方法,对LST缺失像元进行重建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