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三个理论追问

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三个理论追问

ID:43503466

大小:128.0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08

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三个理论追问_第1页
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三个理论追问_第2页
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三个理论追问_第3页
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三个理论追问_第4页
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三个理论追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三个理论追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三个理论追问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三个理论追问文/桑瑜(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北京100091)201444-:{5j内容提要: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学界对是否继续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存有争议。围绕.“出口导向战略”。我们应该进行理论反思。第一。出口的目的在于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而非转移国内过剩;第二,要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必须保持进出口平衡;第三,进出口是国家问的需求互换,如果进出口平衡则扩外需不可能替代扩内需;第四。短期内出口导向战略可以助推一国实现经济高增长。但不可作为长期战略。关键词:出口导

2、向战略国际分工进出口平衡.11竺兰三兰竺兰!:三:兰:?l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3O多年高增长.2012年经济总量就已跃居全球第二.2013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此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是得益于“出口导向战略”。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内也面临产能过剩,于是有人建议应该继续以“扩大出口带动经济”。毫无疑问.国际贸易可以提升国民福利。实施“出121导向战略”对经济增长也的确贡献不凡.但问题是,对于一个大国而言.能否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出口来转移国

3、内过剩,进而将“出口导向”作为长期战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一个国家的出口动机进行追问,即出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一、国际贸易起因于国际分工.那么国家问的产业分工是如何形成的?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是进出口。进出口何以[作者简介]桑瑜.巾共中史党校教务部助理研究员。[收稿日期】2014—08—30产生.这要从国际分说起。研究国际分工,其实可以从研究企业内分工人手。在一个企业内部,劳动者之间为什么会分工?对此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作过解释,他以工人

4、制针为例.提出了两个核心要点:一是分工能使劳动者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分工可以扬长避短,人尽其才。用这两点来解释国际分工,道理也一样.不过斯密将其归结于国家间的绝对优势不同。所谓绝对优势,通俗地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优势。为何国家间要按绝对优势分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如果其他国家提供的某种商品比我们自己生产更便宜,那么与其我们自己生产它,还不如输出我们最擅长生产的商品,去跟外国交换。”他举例说,苏格兰可以在暖房巾种植葡萄,酿造出上等的美酒,但

5、它的成本要比国外贵30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苏格兰一定要坚持自己生产葡萄酒.而禁止所有外国酒的进口,显然是愚蠢的。不过按绝对优势分工有一个暗含的前提.即参与分工的各个国家都要各自具有强过别人的优势,可现实却并不是如此。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一65—李嘉图步斯密后尘,作了进一步拓展,他指出一个国家即便没有与他国比较的绝对优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李嘉图曾举过一个后来被广为流传的例子。假如l0尺毛呢可换l桶葡萄酒,英国生产l0尺毛呢需要100小时,酿造1桶葡萄酒需要120小时;而葡萄牙生产同量的毛呢与葡萄

6、酒分别只需90、80小时。这样葡萄牙在两方面都占绝对优势,英国都处于劣势。即使这样,李嘉图认为也应该按两个国家各自的比较优势分工。如果葡萄牙专门生产葡萄酒,那它就能用80小时生产的葡萄酒换取自己用90小时才能生产的毛呢,节约劳动10小时;若英国只专门生产毛呢,则可用100小时生产的毛呢换取自己用120小时才能生产的葡萄酒。节约劳动2O小时。可见一个国家即便不具有绝对优势。也应参与国际分工。而今天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形成。事实上也都与各个国家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有关。比如美国在科技人才方面有绝对优势,所以它以发展IT

7、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英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银行业方面有相对优势,所以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德国在机器制造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所以重点发展制造业;日本对先进科技转化能力强,有这方面的相对优势,所以重点生产终端消费品;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因劳动力丰富而具有绝对优势,所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此可见,只要国家间在产业发展禀赋上存在绝对或相对差异。就一定会形成国际分工。二、既然国家问的禀赋差异决定了国际产业分工.那么如何才能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劳动者扬长避短。但一个国家要利用好自己的

8、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仅仅只有分工是不够的。在上面李嘉图的例子中。英国之所以能节约20小时的劳动,有一个前提不可或缺.那就是相互交换。试想一下,如果英国把10尺毛呢卖给了葡萄牙。却并没同时从葡萄牙买进1桶葡萄酒,那么很显然,英国也就谈不上节约劳动,分工的好处当然也无从分享。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要获得国际分工的利益,必须通过交换.一方面要把自己生产率高的产品卖给别人.另一方面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