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一章重点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

ID:43507051

大小:111.5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09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_第1页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_第2页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_第3页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_第4页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PS:“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了教育一词。(1)广义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2)狭义的概念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PS:1.学校教育

2、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2.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PS:1.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4、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説)(1)神话起源说(朱熹)(2)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和英

3、国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它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因此是不科学的。(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一观点的主要集中在苏联和我国。PS: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主要内容:(1)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3)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4)生

4、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5、教育的形态类别划分(1)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主要指定型的实体化教育。(2)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4)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近现代社会的教育6、教育学的概念(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2)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现象被认识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3)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

5、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的内在动力。(4)教育事实是对现实教育活动方面的概括,是可以观察和统计的,也是与“教育价值”相对而言的。由于任何活动既是合乎规律性又合乎目的性的活动,因而,任何的教育活动同时包含着事实的和价值的两个方面。(5)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要素、教育与外部诸要素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主要记住六艺、四书五经、七艺(三科四学)、七技}①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

6、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主要是传递生产经验,教育方法单一,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②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同时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PS: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⑴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⑵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力相脱离和相对立。⑶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⑷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

7、征性。1.古代中国(1)学校萌芽。五帝时期有名为“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商代学校名称“大学”“小学”“庠”“序”。大学、小学之分,表明商代已经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划分阶段。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名称。(2)西周教育。周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特征“学在官府”(学术官守),教育制度有“国学”、“乡学”之分。学校教育基本学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显学:儒墨两家。战国时期,养士之风大盛。稷下学宫是养士的一个缩影。(4)两汉时期的教育。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元朔五年,建设太学,是当时最高教育机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