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复习

《赤壁赋》复习

ID:43510041

大小:583.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0-09

《赤壁赋》复习_第1页
《赤壁赋》复习_第2页
《赤壁赋》复习_第3页
《赤壁赋》复习_第4页
《赤壁赋》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赤壁赋苏轼复习重点一、背诵全文二、积累文言知识三、积累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一、人物简介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文)辛弃疾苏辛(词)黄庭坚米芾蔡襄苏黄米蔡(书法)三苏22岁中进士26岁凤翔府签判自请外调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三年黄州元丰七年汝州哲宗元年回京自请外调杭州颖州扬州定州59岁惠州62岁儋州逝世常州苏轼的仕途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

2、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

3、,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二、写作背景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宋神宗元丰五年(

4、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前赤壁赋》)。夜游之喜(江山风月,旷远宁静)乐极而悲(生命短暂,人类渺小)悟透而喜(辩证认识,顺应自然)三、感情线索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

5、乐观旷达的情怀。四、本文主题五、主客问答主客对话实质上反映了作者思想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文中的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主终于说服客,反映了其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战胜了消极的一面,从而肯定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主客问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通假字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6、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六、文言知识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

7、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1)语气词,表示疑问,呢。而又何羡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2)语气词,表反问,吗。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4)形容词词尾。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5)用在句中表停顿

8、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乎虚词然(1)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实词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望风而靡(刚见面就恭敬从命。形容对方威严之至)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歌舞升平(形容太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