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43525357

大小:40.4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09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高一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试卷共6页,共二大题,31小题,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内)1.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

2、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C.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八卦是农耕文明在文化上的反映,故答案为B。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不能反映“卦”字的含义,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2.《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

3、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除井田,民得卖买”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一人治之,十人食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生产工具革新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和粮食产量的迅速提高,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指的是奴隶主控制奴隶劳动和官府垄断工商业,与铁农具的使用无关;B选项指的是井田制的废除,是铁农具使用的间接影响,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制的是土地兼并现象,是铁农具使用的间接影响,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指的是一个人的耕种

4、可以满足十个人的需要,与铁农具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有直接关系,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明朝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发展造成农业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工商业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大抵以

5、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说明明代农业从业人口减少,农民中有许多人改为从事工商业生产和发展,明代社会人员的结构成分也因此发生很大变化,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明代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朝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4.“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

6、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依据所学,A是指拥有自己土地的农夫,他们靠自己种地为生,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与题意不符;B是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与题意也不符;C符合题意,揭示的是商业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区域的限制;D中的会馆是明清时期的,与题意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业发展5.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

7、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取道江南经江西越大庾岭到广东的两条商道忙碌的情形。结合明朝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判断D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未涉及。【考点定位】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6.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漕渠B.郑国渠C.都江堰D.白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

8、依据材料“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秦国时期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漕渠是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汉长安城及唐长安城都分别开有漕渠,与题意不符;B选项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