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3526191

大小:212.47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09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和试卷上。2.请把所做在试卷上,交卷时只交试卷,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

2、:“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A.“兼爱”和“尚贤”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有教无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一题说到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应该指的是孔子思想主张能为我们今天所借鉴的精华部分,即孔子所提倡的“仁”这一思想核心和“以德治国”的主张,这既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又涉及到了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问题,故选B。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3、••孔子的思想2.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却一直被各国统治者拒绝,其原因包括①春秋时期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③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需要④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时期更需要的是如何确立霸主地位的思想,而孔子力图维护原有的礼制,很显然不会被各国统治者所接受,也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①②③④都符合历史史实,D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

4、名师点睛】百家争鸣中的诸子百家思想:(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3.经历战国、

5、秦、汉三个阶段,儒家思想从碌碌无为到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拥护B.它与其他学说糅合在一起C.适应了专制制度的时代需要D.它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答案】C【解析】【详解】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的碌碌无为到西汉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在于其主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因为成为正统思想是需要统治者决定的,而统治者决定选择哪种思想做正统思想需要看其是否与自己的统治需要最适合,在汉武帝时期,主张大一统和“君权神授”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其维护统一和加强自身统治权威的需要,故选C而排除A;儒家思想与其他学说糅合在一起,也是因为适应了统治者的

6、需要才成为正统思想的,故B不是根本原因,所以排除;D是儒家思想的主张,但是战国时期就是这样的主张,但并没有得到统治者认可,故排除D。【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审清题意,题目要求选择“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原因。分析时一般可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历史事件或政权的性质(或阶级本质)等方面入手。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

7、,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施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道德经》是老子的思想,A项是孟子的思想,排除;B项是法家思想,排除;C项是无为而治的思想,符合题干信息,故C项正确;D项是民主思想,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的思想5.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