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

第7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

ID:43532844

大小:3.67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10-10

第7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_第1页
第7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_第2页
第7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_第3页
第7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_第4页
第7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7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Protein第7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蛋白质含有酸/碱AA残基具有两性碱/酸越大——pI越大pI通常在6.0左右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蛋白质的分子量一般在一万至一百万道尔顿之间1道尔顿=1×C12绝对质量/12≈1.66×10-27千克二、蛋白质分子的大小(一)根据化学组成测定最小分子量1、测定蛋白质中某一微量元素的含量2、假设蛋白质中仅含一个铁原子最低相对分子质量=100*55.8/铁的百分含量(二)SDS-PAGE测定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颗粒电泳时迁移率取决于:所带电荷分子量分子形状十二烷基磺酸钠原态蛋白质变性?磺酸基极性亲水烷基亲油(蛋白质疏水区)迁移率与电荷和形状无关,仅

2、取决于相对分子质量巯基乙醇破坏二硫键(三)凝胶过滤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混合样凝凝胶法只适于球状蛋白分子测量三、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与蛋白质的沉淀(一)胶体性质(colloidalsystem)胶体溶液的特点:分子直径在1-100nm内溶于水不易聚集沉淀大多数球状蛋白能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1.同种蛋白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水膜弹性蛋白质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以及不能通过半透膜等性质(二)蛋白质的沉淀Pr从胶体溶液中析出Ⅰ可逆沉淀:温和条件,改变溶液pH或Pr所带电荷Pr结构和性质没有变化适当条件下可重新溶解——非变性沉淀pI沉淀法、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等

3、不可逆沉淀强烈沉淀条件破坏Pr胶体溶液稳定性也破坏Pr结构和性质沉淀不能再重新溶解——变性沉淀如加热沉淀、强酸/碱沉淀、重金属盐和生物碱沉淀等Ⅱ1.盐析法加入中性盐脱去蛋白质的水化层,盐析一般不引起变性等电点沉淀的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Cl后沉淀溶解—盐溶原因?盐溶—盐析分子在等电点时,相互吸引,聚合沉淀,加入少量盐离子后破坏了这种吸引力,使分子分散,溶于水中盐溶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硫酸铵后蛋白质会沉淀析出原因?蛋白质脱去水化层而聚集沉淀盐析((NH4)2SO4)2.有机溶剂沉淀脱去水化层以及降低介电常数而增加带电质点间的相互作用3.等电点沉淀4.重金属盐沉淀与带负电荷蛋白质结成不溶性

4、盐5.生物碱试剂和某些酸类沉淀与带正电荷蛋白质生成不溶性盐6.加热变性沉淀天然结构解体,疏水基外露,破坏水化层及带电状态四、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总目标:增加制品纯度或比活1.前处理:因动/植物/细菌而异2.粗分级分离:采用盐析/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分级分离等方法3.细分级分离:采用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吸附层析以及亲和层析等4.结晶五、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一)根据分子大小不同的纯化方法1、透析和超过滤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将其与小分子物质分开半透膜为玻璃纸或纤维素材料血液透析小分子溶出小分子被带出透析机透析液加压血液2、密度梯度(区带)离心60000~80000转/分重力60

5、万~80万倍3、凝胶过滤(二)利用溶解度差别的纯化方法1.等电点沉淀调整溶液pH不同蛋白在各自pI处依次沉淀2.盐溶和盐析3.有机溶剂分级分离法降低介电常数争夺水化膜(三)根据电荷不同的分离方法—电泳原理:蛋白质在非等电点时所带总电荷不为0分子大小不同,电场中移动速度也不同(四)利用蛋白质选择性吸附的性质羟磷石灰层析疏水作用层析(五)利用对配体的特异生物学 亲和力的纯化方法亲和色谱颗粒具有极强的专一性六、蛋白质含量测定和纯度鉴定 (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