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高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高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ID:43534401

大小:373.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10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高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高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高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高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高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高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安中学高一年级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年男子另立户籍在客观上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是从长远与更深层次上讲,其主要目的

2、在于增加农业人口,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只有在分封制遭到破坏后才会出现宗法制的瓦解,A选项排除。商鞅变法的规定主要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B选项排除。户籍制度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C选项排除。2.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

3、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3.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已达266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这说明长江流域A.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B.受黄道婆纺织术的影响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由“每年上贡的丝绸”“占全国的2/3”可知长江流域丝绸生产在全国所占的地

4、位,说明其丝织技艺水平较高,故A项正确。黄道婆纺织术的传播是在元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劳动关系,且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中期,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出长江流域与全国的比较,并不能说明长江流域内各地间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点睛】材料理解性较强的选择题,首先根据材料内容提炼主要观点,然后提取问题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去判断材料观点的使用和分析,同时结合课本知识点,分析其中变化的历史原因。4.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

5、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5.据统计,唐代江南士人居相位者约占十分之一,宋真宗以后则超过半数。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大多是赣、闽等地的江南士人。这反

6、映了A.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B.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趋势明显C.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D.变法成为挽救统治危机的利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唐宋时期江南士人在朝廷中所占比重上升,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故A项正确。从唐至北宋政治中心呈现东移趋势,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反映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变法的作用,故D项排除。6.唐代,长安城东西两市规定:“京城内诸坊市宅舍,辄不得毁拆,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这表明唐代A.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B.重视农业轻视商业C.政府对市场管理严格D

7、.城市秩序比较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的信息看,主要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督,这体现了政府重视管理商业活动,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看出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排除A。材料强调唐朝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督,没体现重视农业和城市秩序的问题,故B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考查唐朝政府重视管理商业活动。(1)宋代以前的市:①在城中特定位置、市和坊严格分开。②受官府严格控制。③有时间控制。(2)宋代的市:①打破市和坊的限制。②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③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早市)。7.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

8、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