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江苏南京古城名胜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江苏南京古城名胜文化景观探讨

ID:43537450

大小:842.9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10

宋才发:江苏南京古城名胜文化景观探讨_第1页
宋才发:江苏南京古城名胜文化景观探讨_第2页
宋才发:江苏南京古城名胜文化景观探讨_第3页
宋才发:江苏南京古城名胜文化景观探讨_第4页
宋才发:江苏南京古城名胜文化景观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才发:江苏南京古城名胜文化景观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宋才发:江苏南京古城名胜文化景观探讨江苏南京古城名胜文化景观探讨宋才发*(屮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北京100081)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南京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光辉灿烂,从“汤山古人类文明”到“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乃至当代文化,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脉络,儿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这座城市全部的梢髓所在。早在6000多年前,南京这一带就有人类从事渔猎稼穡活动。南京在春秋时期属吴国,相传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此建立冶铁作坊,铸造兵器,故取名“冶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示,看屮了位于现南京中华门的“长T•里

2、”一带,即召见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乂名“范蠡城”。越城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仅有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这是南京军事城堡建筑的最早历史记载。公元询333年楚威王灭越,乂在南京清凉山筑城——金陵邑,这就是南京金陵的來历。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将具统治屮心从“京口”(今镇江)迁至秣陵(秦时南京的称谓),并改秣陵为建业(即南京)。次年在清凉山麓金陵邑的旧址上兴建石头城,即今口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①。东吴大帝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迁都建业,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封建王朝的都城。其麻

3、继东昊在南京建都的有东晋、宋、齐、梁、陈,史称“六朝”,长达323年之久,“六朝都城”建筑大体都沿袭东吴IH制。南齐以前唯有土墙篱门,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改建砖墙。全城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设置宫城,南部设置屮央和地方各级衙署。宫城以北为皇家苑囿;居民人多住在南城以外,秦淮河和青溪两岸人口最为稠密。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卜•集庆(即南京)改名应天府。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正式建都称帝,成立大明王朝。朱元璋17岁时入皇觉寺当和尚,后來参加“红巾军”并立功,再到定都南京称帝,无不体现出非凡的治国才能和军事能力,从

4、而造就了明朝276年的统治。明代南京都城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建成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十二月,历时20年零4个刀,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时期。朱元璋既是在南京登基的,死后也安葬在'PlllfJ外的梅花山麓。明朝建造的南京都城,包括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圈城墙。现存的“南京城墙”即是明代的第三圈城墙——“京城”。它东傍钟山,南依秦淮河,西据石头(即清凉山),北控后湖(即玄武湖),不仅包容了孙吴的石头城、六朝建康都城、南唐金陵府城,而且将南唐都城之外北而的狮子山、鸡笼山、覆舟山、富贵山、马

5、鞍山诸山,统统圈入城内,形成了三大功能区,城的东部为新建的皐城区、城中部和南部为原来的屈民区、商业区以及城西北部扩展的军事区。南京古城墙是明代朱元璋亲自督建的军事防御工程。南京古城墙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Z作,一段古城墙在南京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综合反映了当时封建王朝各方而的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人量的铭文、城砖,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数量蚁多、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建筑物构件。可以说,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的•作者简介宋才发(195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原中央民族人学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

6、师。①孕晨:《巍峨城墙悠悠史迹——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魅力》,《光明日报》20(M年4月8日,第A3版。产物和象征,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它是明太祖朱元璋采纳倫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①的建议后,经过3年准备、4个阶段共花20多年时间才建成的。古城墙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5.67公里,周长35.267公里,比周长29.5公里的巴黎城墙还要长②。现存的明城墙为应犬府城即京城,我们通常所说的南京古城墙、南京明城墙指的就是京城墙。城墙以花岗石为基、巨砖为墙、规格一致。为了建造牢固的南京城墙,朱元璋曾下令5省、

7、20州、118县烧制城砖,每块砖都打上了烧制的州、府、县及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凡不合格的一律退回重做,再不合格就将治罪。这些城砖长40一5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厚度不少于10厘米,砖的总数约为3.5亿块。城墙填土层上部采用桐油、石灰、黄土拌合的灰浆封顶夯实,厚约1—2米,在其上面和沿墙体两侧直至墙根用灰浆砌筑5—10余层城砖。墙体顶而设置了石质排水明沟,在明沟约50米距离设置石质的出水槽将水排出墙体。城区的防、排水系统,主要是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別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

8、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通心水坝、前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