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知识竞赛题库

教师读书知识竞赛题库

ID:43548967

大小:117.02 KB

页数:71页

时间:2019-10-10

教师读书知识竞赛题库_第1页
教师读书知识竞赛题库_第2页
教师读书知识竞赛题库_第3页
教师读书知识竞赛题库_第4页
教师读书知识竞赛题库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读书知识竞赛题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5牛家梁中学教师读书知识竞赛1.我国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2.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5.我国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6•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边塞诗派的代表:(高适,岑参)12.宋词中豪放派代

2、表人物:(苏轼,辛弃疾)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14.两篇《狂人EI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5.世界文学屮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二拍)的作者是:(凌蒙初)17.唐代李杜:(李白、杜甫)18.唐代小李杜:(李商隐、杜牧)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20•江南三大古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21.岁寒三友:(松、竹、梅)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23.科考三元指:(解元,会元,状元)

3、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2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21.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作者昌:(冯梦龙)22.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23.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24.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5.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称:(佛教三宝)26.茅盾“蚀”三部曲是:(幻灭、动摇、追求)27.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35.三王五帝的三王指

4、:(夏禹、商汤、周公)36.三山五岳的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37.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38•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39.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40.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4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42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4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44、儒家“六经:”指的是:(诗、书、礼、艺、乐、春秋)45、《说文解字》屮的“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6、西周教育“六艺”:(礼、乐、射、御

5、(驾车)、书、数)47、《诗经》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4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班超)49、三月不知肉味出自:(孔子)50、中流击楫出自:(祖逖)51、破釜沉舟出自:(项羽)5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53.五行:(金、木、水、火、土)54.五常:(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55.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56.五音:(宫、商、角、徵、羽)57.五刑(隋前):(墨、鼻IJ、、月U、宫、大辟)58.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金瓶梅》)59.五谷:(稻

6、、麦、黍、菽、麻)60.五彩:(青、黄、红、白、黑)61.五帝:(黄帝、颛顼、帝窖、唐尧、虞舜)62.五毒:(蝎、蛇、蟆蚣、壁虎、蟾赊)63、五官:(耳、目、口、鼻、身)64.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红楼梦》、65.66.67.68.国画四君子:(梅、兰、书四库:(经、史、子、兄弟四排行:(伯(孟)书法四体:(真(楷)、竹、菊)集)、仲、叔、季)草、隶、篆)(博古通今)(不寒而栗)(不毛之地)(陈词滥调)(垂涎三尺)(顶天立地)(肝肠寸断)(虎头蛇尾)(冠冕堂皇)(青天霹雳)(山穷水尽)(神出鬼没

7、)69>最有学问的人称70、最怕寒冷的人称71、最荒凉的地方称72、最难听的歌曲称73、最绵长的口水称74、最高大的超人称75、最难治的疾病称76、最怪异的动物称78、最漂亮的帽子称79、最反常的天气称80、最绝望的前程称81、最神秘的彳丁动称82、最遥远的地方称83、最宽阔的胸怀称84、最昂贵的时间称85、最为吝啬的人称86、最急速的流水称87、最狭窄的海洋称89、最丰厚的稿酬称90、最坚固的工事称(天涯海角)(虚怀若谷)(一刻千金)(一毛不拔)(一泻千里)(一衣带水)(一字千金)(固若金汤)91、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

8、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称:(博喻)92、,即故意将比喻屮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称:(倒喻)93、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称:(反喻)94、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称:(引喻)95、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称:(互喻)96、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