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考点12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考点12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ID:43557519

大小:68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0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考点12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考点12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考点12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考点12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考点12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考点12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12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检索号28(2015·江苏地理)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1、2题。1.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B.山脊C.冲积扇D.盆地2.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1800平方米B.增加了1800平方米C.增加了2700平方米D.减少了2700平方米【解析】1选A,2选D。第1题,图中甲地颜色较深,多为水体

2、和植被,上端与冰舌相连,利于冰川融水的汇集,故可判断为河谷。第2题,对比图示可知,1973年冰川占18个格,2009年冰川占15个格,减少了3个方格,每个方格面积为900平方米,故冰川面积减少了2700平方米。知识点检索号27(2015·江苏地理)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73.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

3、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4.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组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结合图示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所处的位置;(2)联系邮轮航行的月份,判断季节,进

4、一步判断东亚、东南亚、南亚的风向;(3)掌握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流向特点;(4)掌握世界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解析】3选B,4选B。第3题,“丝绸之路经济带”7东部沿海为我国东部地区,西部沿海为欧洲西部,两地都是人口稠密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欧洲西部城市化水平较高;与我国东部相比,欧洲西部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层次较高;我国东部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第4题,南海地区不会出现梅雨;6月到8月,阿拉伯海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故自东向西航行会逆风逆水;红海沿岸多为热带沙漠气候区

5、,没有大片森林出现;此时地中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不会出现连日狂风暴雨现象。知识点检索号285.(2015·广东文综)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下图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  )A.甲B.乙C.丙D.丁【解析】选C。由图例知丙处海拔高,因而视野更开阔。知识点检索号276.(2015·广东文综)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

6、冬半年 (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该地纬度较高,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较低。(2)该地阴坡居民点的密度大于阳坡。【解析】选A。(43°32′N~44°32′N)地区,冬季漫长,受到冻融作用的强烈影响,对建筑物的地基破坏大,而阳坡上,冬季白天受太阳辐射比阴坡多,昼夜温差大,导致冻融作用在阳坡比阴坡大,所以居民点多分布在阴坡上;而阴坡为北坡

7、,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候寒冷,不利于抵御寒潮;阴坡积雪较少,且积雪较厚不利于牲畜越冬;阴坡采光条件差。知识点检索号29(2015·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示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77.“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8.“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

8、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生态裂谷”是位于绿洲区与荒漠区的交错带;(2)“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3)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与流域内的水资源利用密切相关。【解析】7选C,8选D。第7题,逐项分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生态环境退化的过程,自然植被不会改善错误B项“生态裂谷”错误7位于绿洲与荒漠之间,会促使荒漠化,风力侵蚀会加强C项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