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ID:43562584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1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筛选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相关知识。2、理清文章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2、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3、理清文章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清文章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教学难点:理清文章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欣赏图片(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幅画面,教师配以诗文朗读。天街小雨润如酥,彩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

2、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杨柳依依,夏荷尖尖,树树秋色,水凝成雪。大自然就像一位智者,用他独特的方式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季节的变化去品悟大自然的语言。三、学习活动一(筛选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相关知识)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介绍作者(二)积累生字词:布置预习,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扫清阅读障碍。(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介绍了什么知识?

3、2、读完文章后,你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一些了解。那么,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是什么?明确:是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3、快速阅读课文,找岀物候的相关知识,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小组内部交流,全班交流展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

4、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釆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回顾总结筛选信息的主要方法:(1)抓关键语句,捕捉重要信息。(2)联系上下句,把握相关信息。(1)分析与综合,归纳整合信息。4、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的,例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大林寺桃花口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小组讨论后

5、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原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至IJ: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一一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点评:进一步拓展,既加深了对物候现象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的了解,也品析了这首诗的语言和意蕴。四、学习活动二(精读课文,理清局部说明顺序)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逻辑顺序包含哪些类型?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

6、质,从主到次精读6—10段,思考并讨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不能调整,这四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唯独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属于逻辑顺序中由主到次的顺序,经度、维度、高下差异都属于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吋间乂是一种排列顺序。1.竺可桢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请同学们搜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

7、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点评:这个环节运用课文学习的物候知识,了解农谚中的道理,有助于深化,加强科普知识的实际应用。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步掌握了筛选信息的方法,理清了说明顺序,我们了解大自然也有它独特的语言,了解了物候的特征,物候学的作用和意义,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更多的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六、布置作业:收集农谚,阅读主题丛书2:《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大自然的文字》了解文章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