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锰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ID:43570227

大小:61.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11

锰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1页
锰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2页
锰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3页
锰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4页
锰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锰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链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项目提出的理由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和战略的实现,有4个重要的基点。一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企业活力、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二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构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创业创新;三是着力提高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实现制造业发展的动能转换;四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开放的环境下开展公平取赢的国际合作,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为世界制造业的变革作出中国贡献。《中国制造2025》强调,在开放的环境下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调动制造业自身的积极性和活力,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合作,重视和保护知识产

2、权,促进制造业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的提高。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猛粉生产建设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滁州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滁州某某工业园,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工程项目建设。(二)项目建设地概况滁州,简称滁,古称涂中、清流、新昌。是安徽省省辖市,是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核心圈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国家级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皖东区域中心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滁州地处长江下游北

3、岸,长江三角洲西端,安徽省东部,苏皖交汇地区。全市设2个区、管辖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3.8万。滁州早在先秦时期为棠邑之地(今南京市六合区),三国设镇,南朝建州,隋朝始称滁州,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州”。滁州吴风楚韵,气贯淮扬,接壤金陵西北,为六朝京畿之地,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儒风之盛、夙贯淮东”之誉。(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滁州某某工业园建设,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646

4、65.65平方米(折合约96.95亩),净用地面积64665.65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96.95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猛粉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猛粉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容积率1.42,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9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1.71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涌来,全球制造业正经受着前

5、所未有的冲击、调整和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纷起应对,制订国家战略,以求在行将到来的变革中取得主动。美国于2011年颁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以“确保美国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随后,又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口号。德国提岀《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英国制订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日本相继提出物联网和机器人战略,法国起草了《未来产业》规划,韩国则有“未来增长动力计划”,等等,无不是为促进本国制造业适应未来、赢得发展。中国制造业就规模和总量在世界名列第一,但中国制造业在效益、效率、质量、产业结构、持续发展、资源消耗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国制造业必

6、须从规模、速度的发展轨道转向质量、效益的发展轨道,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继续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相对应。(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涌来,全球制造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调整和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纷起应对,制订国家战略,以求在行将到来的变革中取得主动。美国于2011年颁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以“确保美国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随后,又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口号。德国提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英国制订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日本相继提出物联网和机

7、器人战略,法国起草了《未来产业》规划,韩国则有“未来增长动力计划”,等等,无不是为促进本国制造业适应未来、赢得发展。中国制造业就规模和总量在世界名列第一,但中国制造业在效益、效率、质量、产业结构、持续发展、资源消耗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国制造业必须从规模、速度的发展轨道转向质量、效益的发展轨道,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继续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相对应。(三)经济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要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韧性更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