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那时的月光——苏轼的月亮情结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那时的月光——苏轼的月亮情结

ID:43573351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1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那时的月光——苏轼的月亮情结_第1页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那时的月光——苏轼的月亮情结_第2页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那时的月光——苏轼的月亮情结_第3页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那时的月光——苏轼的月亮情结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那时的月光——苏轼的月亮情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那时的月光——苏轼的月亮情结教学目标:一.通过阅读苏轼的诗文,欣赏文中所描绘的优美的月色,体味作者寄寓在月色中的复杂微妙的感情。二.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领悟他面对逆境时乐观旷达的心胸。导入课堂:看下而一段话: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甜,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苏东坡只用了十八个字,就创造出了这个意境:“……”

2、明暗交替,抑抑扬扬,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了一片皎洁、恬静的月色之中。(摘自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问题1.这十八个字是文中的那句话?资料: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教学过程:一、活动一(一泓月光•《记承天诗夜游》)回顾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3、两人者耳。思考: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文中所写的月色。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一句美妙的月色之后,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提示:《一首清冷的月光曲》第14段)二.活动二(一溪风月•《西江月》)同样是明月,苏轼在《四江月》中是这样写的:西江月顷在黄州,春夜行薪(qI)水中⑵,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g6ng)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cuan)拥,流水锵(qidng)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⑶,横空隐隐层霄⑷。障泥未解玉®[cdng]骄⑸,我欲醉眠芳草。

4、可惜一溪风月(6),莫教(jiao)踏碎琼瑶⑺。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⑻。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⑵薪水:水名,流经湖北薪春县境,在黄州附近。⑶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⑷层霄:弥漫的云气。⑸障泥:马轄,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玉驰:良马。骄:壮健的样子。⑹可惜:可爱。(刀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8)杜宇:杜鹃鸟。助读资料: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130天,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文,无实职。思考:1.词中有哪几句写了月色?哪几个

5、词或者短语突出点名了月色的皎洁?2.从“我欲醉眠芳草”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态,乂看出怎样的月下景致,以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中“一溪风月”如何理解?微风,溪中,水月,真像缀了一溪的珠玉。这一句话营造了怎样一种境界?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_、月之_、夜之—、人之04•“杜宇一声春晓,,反映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表达作用?5•总结:词中的月光乂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活动三(一弯残月•《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并不是所有的月光都是皎洁的,使人沉醉

6、的,有的月光也可能是让人心碎的,苏轼在《卜算子》中又表现了这样的月亮: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⑵。谁见幽人独往来⑶,缥缈孤鸿影⑷。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⑸。拣尽寒枝不肯栖⑹,寂寞沙洲冷⑺。Y亠十•⑴定慧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⑵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⑶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⑷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孤雁⑸省(xing):理解,明白。“无人省“,指''无人识“。⑹拣尽寒枝:挑遍了寒枝。⑺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

7、成的陆地。助读资料:此词为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有人指摘苏轼诗文中对新法不满的句子,然后给其“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说其攻击新法,包藏祸心。苏轼因此差点被处以死刑。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黃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其间他所经受的苦痛可想而知。思考: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怎样的气氛?里面哪几个字可以与这种气氛照应?2.“幽人”和“孤鸿”代表了谁的形象,具体来说

8、是怎样的一种形象?3•“有恨无人省”,内心的“恨”是什么,为何“无人省”?4•总结:此时的月光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总结(苏轼的立体人生)月亮之上,是一个人的胸怀,这三篇文章,写了不一样的月色,表达了不一样的感情,梳理一下这三篇文章,想一想他为何有如此的月亮情结(或者说月亮在苏轼的人生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提示:结合《苏东坡的数字人生》思考五.月亮代表“我”的心除去上面三篇文章外,苏轼描绘月色的作品还有许多,请同学们从下面几首诗词中任选一首,大声朗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