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ID:43576245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1

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_第1页
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_第2页
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_第3页
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_第4页
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最人限度地避免不合格血液的采集,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统计分析2011-2013年我市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产生的原因及报废率。结果在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中,不足量占66.47%.脂肪血占10.18%、溶血占7.19%.离心破袋占6.69%.间隔期不足占3.69%.凝块占1.5%.渗漏占1.15%.过保存期占0.60%.保密性弃血占0.50%。结论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让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得到充分利用。[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报废;

2、不合格[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01(2014)35-0120-03随着输血新技术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用血量H趋增长,供需矛盾口益突出。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成为血站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是除检验项目不合格引起血液报废之外的非检测因素引起的血液报废,这些报废因素在整个采供血坏节是可避免的[1]。控制和降低血液的非正常报废,是合理利用血液的重要途径[2]。本文对我站2011〜2013年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冋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材料來源数据均来源于本站2011-2013年采供

3、血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如:不足量、脂肪血、溶血、离心破袋、间隔期不足、凝块、渗漏、过期报废、保密性•弃血等的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的相关记录。1.2方法分别按血液制品品种及采血年份统计各类非检测不合格报废血量及其百分比,并进行分析。血液统计标准按卫生部统计报表规定的方法计算。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按血液品种统计卄•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在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中,不足量占66.47%,凝块占1.50%,溶血占7.19%,脂肪血占10.18%,过保存期占0.60%,离心破袋占6

4、.69%,渗漏占1.15%,保密性弃血占0.50%,间隔期不足占3.69%,其他原因占2.03%。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不足量>脂肪血〉溶血〉离心破袋〉间隔期不足〉其他原因〉凝块〉渗漏〉过保存期〉保密性弃血。见表1。1.2按年份统计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按年份进行统计分析,各年份中不足量、脂肪血、溶血、离心破袋、间隔期不足、凝块、过保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我站2011-2013年无偿献血115883人次,采集血液总量182041U,各类血液成分总量为441457U,总报废量为19553.5U,报废率为4.43%。其屮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2004U,占报废血液的1

5、0.25%o从表1、2中可以看出,三年来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呈下降趋势,主要以不足量、脂肪血、溶血、离心破袋为主,与部分报道以脂肪血为主有差异[3,4],与张?报道相近[5]。不足量在我站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占66.47%,位居首位。分析英原因主要有:①采集时静脉过细或穿刺技术不佳导致血流不畅。近三年我站新进采血护士占70%以上,对静脉穿刺技术的掌握有欠缺,特别是对血管过细、釆血不畅的处理缺少经验[6];②初次参与献血人群比例较高,易导致献血不良反应[7],造成采血中止,产生不足量血;③献血者饮水不够,造成血液浓缩,或血管细小、肥胖导致采血时间过长,提前终止采血。脂肪血占比10.18%,居

6、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的第二位。脂肪血是指血液屮含冇大量脂类物质,超过正常范围,造成血液呈乳糜状[8]。产生的原因:①生理因素:与献血者饮食、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等相关[9];②初次献血的部分人群对无偿献血知识不了解,献血前食入含蛋白、脂肪类的食物或油腻饮食,造成血液中含大量乳糜;③团体献血时由于人数较多,工作人员对脂肪血控制不严,对献血者饮食方面征询不够详细,献血者刻意隐瞒饮食情况;④献血者自身脂肪代谢异常,多见于中年以上肥胖者。溶血占7.19%,溶血可发生在釆集、制备、储存、运输的各个环节中,主要原因如下:①献血车贮血冰箱在采集过程中冰箱门反复开合,导致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血

7、袋在冰箱内放置不当,与冰箱后壁接触,导致局部温度降低而致血液溶血;②血液在口细胞滤除过程中,过滤器材存在质量问题,不通畅或操作不当,反复加压过滤或滤除白细胞的温度不适宜,致少量红细胞破碎[10];③血液运输过程屮,冰块的数量和位置对血液的保存温度产生影响,运输失去冷链控制,运输时间过长、血袋挤压、冲撞等也会产生溶血[11]。离心破袋及渗漏也是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主要发生在成分制备及热合过程,血袋放入离心杯底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