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

ID:43576283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1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_第1页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_第2页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_第3页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_第4页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为杜绝采、掘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冒顶和顶板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搞好采、掘工作面的顶板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第一节总则矿压观测工作在矿长、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领导下,组织完成有关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的各项工作任务,把矿压观测列为现场顶板控制工作的重点。充实观测人员,根据顶板监测需要,配备观测人员(由施工单位安排),由生产技术部统一管理,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其主要职责有:一、组织实施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实

2、施。二、对特殊地点进行专项研究。对采煤和掘进工作面过断层、富水区、破碎带、大断面切眼、交叉点、沿空巷道,对观测进行分析总结,对特殊地点的顶板控制提出超前预防措施,严防重大冒顶事故的发生。三、对矿压、安全监测仪器仪表,严格按照国家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进行强检。杜绝各类不合格品的使用。四、对相关的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技术资料、总结报告和监测数据等进行存档管理。第二节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一、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主要内容1、采煤工作面日常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撑紧、移够、站正、完好,使其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减少冒顶事故,保证安全生产。2、主要监测指标分为支护监测

3、指标和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1)支护质量监测指标:①关键指标:1、初撑力2、端面距②辅助指标:1、支架工作阻力2、液压系统工况(2)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煤壁超前20m范围内支护完整,巷高不小于1.8m,有0.8m行人通道。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加强端头及超前支护。3、采煤矿压及支护质量观测测站布置: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安设矿压观测表。4、采煤工作面日常矿压观测方法:(1)支架工作阻力观测直接读取压力表读数。(2)两巷超前支护质量监测测量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5、特殊时期的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包括初采、末采撤面、工作面顶板初次垮落和初次来压,该阶段对支架均要进行动态监测,其初撑力

4、必须符合规定。二、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1、采煤队负责进行现场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工作,每班由技术员监测一次,并在井下认真填写原始数据记录表。监测数据表内容主要包括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两端头初撑力。2、技术员每班将井下测取的原始数据按记录表格填写清楚,每旬生产技术部对监测数据进行抽查,通过处理计算后填入整理表格。3、每旬对各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作出分析处理报告,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由施工单位签署整改措施后,存档备查,并现场监督整改落实。4、工作面安装、撤面必须对液压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进行动态监测,对液压系统完好情况进行统计观测,并

5、将监测记录保存。三、回采巷道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处理1、巷道回采时,在受采动压力影响范围内,采煤队技术员根据掘进期间布设的巷道位移观测点,每月测读一次,观测数据按要求进行详细记录。2、超前支护范围内,每天测定超前支护及密集切顶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3、生产技术部每月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第三节掘进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一、顶板动态监测的布设、维护1、掘进巷道顶板动态监测主要采用位移观测,支架、锚网、喷浆等所有支护的煤、岩、半岩巷道从施工到报废都必须在生产技术部的协调指导下实行全过程监测与维护。巷道掘进期间的布设、监测与维护工作重点由掘进施工单位

6、在生产技术部指导下进行;巷道竣工交接后至釆煤工作面生产结束以及巷道报废期间的监测与维护工作重点由采煤队负责。掘进和采煤作业期间的施工单位在巷道内设立的位移观测点监测,应由专人(兼职)负责监测和记录。2、锚网支护的煤、岩、半岩巷道位移观测点的观测采用定人、定岗、定时观测,锚网支护的煤、岩、半岩巷道的监测责任单位都必须建立巷道监测与维护档案,在巷道交接时,其巷道监测与维护档案一并交接。3、所有锚网支护巷道及时布设位移观测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迟布设,且规范布设,确保能准确监测顶底板变化情况,提供顶板离层的情况。位移观测点必须随迎头及时布设,不能滞后布设。4、支架支护的煤、岩、半岩巷道观测采

7、用钢卷尺进行。用钢卷尺测量顶、底板之间距离,然后测量巷道两帮之间的距离。要求每次测量精度达到1mm。每个观测站设3个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分别设一组顶底板移近量观测基点和一组两帮移近量观测基点。5、位移观测点的布设必须按30m间距控制,间距过大的必须补加。6、对于每条巷道的位移观测点,施工单位必须明确本队的现场监测人员。7、掘进、采煤作业期间不得损坏已布设的位移观测点,若位移观测点受矿压影响损坏待其维修后及时进行布设。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