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责任原则――即不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即不公平责任原则

ID:43581244

大小:1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1

公平责任原则――即不公平责任原则_第1页
公平责任原则――即不公平责任原则_第2页
公平责任原则――即不公平责任原则_第3页
公平责任原则――即不公平责任原则_第4页
资源描述:

《公平责任原则――即不公平责任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平责任原则一一即不公平责任原则【摘要】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以何种根据来确认和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的归属与承担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基本准则。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我国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分为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及公平责任原则。笔者仅针对公平责任原则做浅简分析。【关键词】公平责任;过错责任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以何种根据来确认和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的归属与承担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基本准则。我国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分为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及公平责任原则。其屮过错

2、责任原则中包括过错推泄责任。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承担民事责任条件的归责原则即有过错才有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过错推定是指侵害人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不能证明自己主观无过错时就推定其主观有过错并承担民事责任的一项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按照法律的特别规定而承担民事责任的一项归责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在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冇过错,依据社会公平的观念,考虑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及其它情节,当事人之间分配损害的一项归责原则。笔者认为公平责任原则实为最不公平的原则,具体理由如下

3、:、公平责任原则限制人们行为,不利于经济发展法律的目的或作用之一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在17、18世纪,古典法学派提岀过错责任原则,19世纪资产阶级民法广为采用。过错责任原则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因而过错责任原则被自然法学派推崇为民法学上的最大成就和罗马法中最有价值的遗产。而后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无法避免的灾害,仅仅固守过错责任原则对已出现的新的民事责任问题无法解决。所以,人们开始从法律的角度去寻找新的途径去解决孑盾。在这种情况下便产生了无过错责任原则。从上述归责原则的发展过

4、程可以看出,每个原则均使得行为人在做出行为之前,就会对自己是否会承担责任有明确的判断。而公平责任原则是在双方当事人均无过错的情况下,要求行为人承担责任。那么,必然造成行为人作出行为前无法判断自己是否会因此承担责任,造成人们缩手缩脚,不利于人行积极作出行为创造财富,不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二、适用范围不清现行法律关于公平责任原则的规定有:《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山当事人分担责任《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

5、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5条规怎:“因堆放物甜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当事人均无过错,应当根据公平原则的酌情处理。”但《侵权责任法》第88条规定,“堆放物品倒塌造成他人损害,堆放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由此可见《侵权责任法》对堆放物品倒塌采取的是过错推定原则,而非《民通意见》中的公平责任原则。笔者认为《侵权责任法》纠正了《民通意见》的错误。现对推放物倒塌应当采取过错推原则。根据上述规定,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法律

6、规定采取无过错责任或过错推定的,则釆取无过错责任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法律没有规定的,釆取过错责任原则。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采取公平责任原则呢?对此法律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现行情况下,往往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双方经济状况等因素,由法官决定是否采取适用公平原则。但笔者这认为,在上述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此种方式的合法性存在疑问。在适用公平责任原则时,必须阐明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理由,以及之所以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法律依据。然而,目前没有合法充分的理山解释这一问题。三、赔偿多少不清《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的,“可以根据

7、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具对什么是实际情况,双方具体如何分担,根据什么标准分担均没有作出规定。重更要的是,在赔偿数额方面是赔偿受害人的直接损失,还是全部损失。是赔偿受害人损失的全部还是部份。法律均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四、易造成腐败如上公平责任原则存在适用范围、赔偿标准不清等问题。那么,在具体个案判决中就存在着法官腐败的风险。同时,即使没有上述行为发生,也容易使当事人造成误发,而引起矛盾发生。五、通过其它法律或制度完成可以解决按法律的规定,在各方均无过错而发生受害人受损失的情况,应当通知其它法律或制度來解

8、决这一问题。如明确产权制度或通过保险法、社会救济等途径解决。参考文献:[1]法学教材编辑部•西方法律思想史资选编料[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1983.[2]王朋•法学视野中的公平责任[J].南京社会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