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ID:43586494

大小:73.7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_第1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_第2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_第3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_第4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1.能揣摩有关诗句的含义,理解诗的意境。2.反复诵读,能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陶冶美的情操。重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1、导入看图片引入课题。2、你知道有关破山寺的知识吗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处南齐时候郴州剌史倪徳光施舍改延的,到魯已厲于古寺。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芳。3、作者简介:常建(708-765?),唐代诗人,籍贯、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吁盼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

2、远。《唐才子传》说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为吁胎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他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4、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唐诗.五言律诗、写

3、景诗5、释义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早上的太阳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僧人的房舍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古代用玉,使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6、翻译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8、诗歌赏析一、耆联首句“清晨”二字教圣地的向往之切。7、身临其境感悟诗意你找到哪些景物了?入古寺初日照髙林点明出游的时间。诗

4、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首联既点题,又突出了一个“静”字二、领蕪曲任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显静,形象地描绘了破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2、“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

5、次很多,景致很深。成语“竹(曲》径通幽”源于此诗,意思是说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叫“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三、额联山光悦鸟性/AVAfAfAIII•■川=l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

6、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内心宁静的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7、。诗人以动写静,以鸟儿衬托山谷的幽静,表面写鸟、山,实则写人。诗人赋予鸟儿人的情感,借鸟儿抒发自己内心感受。“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叭扈醍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此联是上_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破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意思是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音”中否矛盾,为什么?末联以静写动,以动衬静,映衬破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8、,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9>中心:表现手法:创造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