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应慎重但不可费——死刑存废之争的人性思考

死刑应慎重但不可费——死刑存废之争的人性思考

ID:43596380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1

死刑应慎重但不可费——死刑存废之争的人性思考_第1页
死刑应慎重但不可费——死刑存废之争的人性思考_第2页
死刑应慎重但不可费——死刑存废之争的人性思考_第3页
死刑应慎重但不可费——死刑存废之争的人性思考_第4页
死刑应慎重但不可费——死刑存废之争的人性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死刑应慎重但不可费——死刑存废之争的人性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死刑应慎重,但不可废——死刑存废之争的人性思考8严蒜莹[摘耍]当今世界在死刑存废问题上颇有争议,主张废者处于攻势,而口来势很猛,举出四个主要理由,木文从历史和人性的角度对其进行逐一分析,认为其难以成立或并不科学,所以对Z持怀疑态度,死刑的存在有其社会历史条件,只要极端的反社会行为存在,就不应废除死刑。认识不到这一点,人为地废除死刑,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策。因此,笔者主张“死刑”应慎重使用,但不可走人为废除之路,否则会处于尴尬之境.【关键词】人性分析死刑存废刑罚自上个世纪以来,死刑的存废问题讨论得很热烈,主张废除者大冇人在,而R,其主张似乎已被

2、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有些国家甚至已从制度上明令废除了死刑。①但我对此主张却心存疑虑,认为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已存在几「年,丿刃史已证明其过去存在的历史必然性,现在的问题是,这一必然性是否已经丧失?我们认为•应该视野放宽一点。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从人类社会犯罪和刑罚制度存在的必然性和发展的规律来思考,或者从人性的人理而不是从时下的一己Z见来思考。我们的结论是,犯罪与刑罚。包括死刑的存在都冇其历史必然性,死刑存在的原因是极端的反社会行为的存在,它是对付该种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因而它是否会灭亡,就得看该种行为是否会消失。当该种行为仍然存在时,人为

3、地宣布废除死刑,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的态度是,死刑的实施应越来越慎重,形式也应越来越文明.但不可冒然地宣布废除,否则就H动放弃了对付极端的反社会行为的有效手段。这就像一种对人冇危害性的武器,可以尽虽不用,但不能抛弃,要以防万一。一、犯罪•刑罚。包括死刑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徳国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书的序言里曾提出一个命题:“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I】如果我们以此命题为出发点,那么,我们必然会得出如F的一个结论:作为刑罚一种的死刑,由于已①有统计数字表明,在当今批界224个国家或地区屮,到2009年已经有71%也就是说有138个国家或

4、地区是不实行死刑或者是不执行死刑的,其小有103个是彻底废除了死刑,另外35个是在实践屮不执行死刑,数量相当可观。存在了几T年,因而其合理性或历史必然性,已为历史所证明,无须争议。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样从理论上合理解释之,并探索它在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屮还应不应该继续存在?理论上的合理解释应从人及其社会性开始,什么是人?我们认为,人是已知世界中唯一•具有理性意识的物种,是感性丰富多彩和欲望无穷、但其能力特别是理性能力却是冇限的特殊物种。社会正是为解决这一矛盾所寻找的一种变有限为无限的办法。它是通过分工协作的办法以满足人的多种需要结合起來的人群.

5、通过囱调集中的办法积聚个人力量形成巨大的社会力量;乂通过集屮群众智慧的办法将有限的个人理性集屮起來,变为“集体异人”,[2]以解决个人理性不足的问题。这意味着人只有在社会中通过与别人的友好往來才能过一种最好的生活,才能求得善。而道德就是人过这种社会生活的理想Z道和应冇Z德。由此人的行为具有道徳性,而且是人的本质属性。3]其特点就是利他,即不害人,并乐于助人,其最高境界是正义。正义的真谛是和谐,包括与自然、他人和社会的和谐,即个人的追求不是建立在损害他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的基础上,而是相反,使个人的追求能增益他人和整体的利益。人的行为的道徳性是对

6、整个人类而言的,对个人的具体行为而言,只是一种可能,并不一定变为现实,因而有时会出现某些人的不道徳行为。这是因为:其一,人的行为并不一定受理性指导,而往往受感性支配,而感性难以保证一定能把人的行为引向道徳.这就像不具有理性的动物其行为不具冇道德性一样。其二,个人的理性有限,使他难以对人生和社会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因而难以树立一套科7的道徳观念,致使他们不能正确地面对人卞小所遇到的事,做出错误的选择、不道德的事来。这特别是在遇到未知Z事和没冇相应的道德知识时。青少年时代的许多不道徳行为多属于此。其三,由于社会的复杂,常常会辿到一些特殊的人或事

7、,如突然岀现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人无暇考虑行为的道德性质,如因极度的饥饿而偷盗:整个社会由于笼罩在一种错误的政治意识形态Z下,如法西斯主义国家的灭绝犹太人政策;或周阳有人灌输错谋的道徳观念,并引诱做不道徳之事,如青少年的一些犯罪。这些都会导致个别的或人规模的不道徳行为。其四,由于人与人的差别,特别是人牛观的差别和实际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加上人打人Z间存在的激烈竞争.和在生活中碰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因而会出现实际上的矛盾和冲突,而其结果难免会造成彼此的伤害,从而做出损人利己甚至伤犬害理之事。这样一来,社会屮就难免会存在一些不道徳的行为,包括犯罪,这种

8、严重的不道徳行为。它是某一客观环境下人的道徳性的严重阙如。①这意味着犯罪的存在有其社会必然性。而我们知道。犯罪的种类是很多的,冇一般社会生活领域或私域中只针对个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