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堂提问的分析

【精品】课堂提问的分析

ID:43603592

大小:6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1

【精品】课堂提问的分析_第1页
【精品】课堂提问的分析_第2页
【精品】课堂提问的分析_第3页
【精品】课堂提问的分析_第4页
【精品】课堂提问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课堂提问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巧妙设问授之与渔——《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课堂提问的分析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执教者:张静时间:2012-11-14观课人:肖福萍刘东霞经过多轮磨课,张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充满激情的精彩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上自始至终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张老师精心创设情境,以情动人,巧妙设问,整个课堂充满了情与情的交融,学生们在学会了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父与子的那份爱。在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同时,将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张老师更重视“授之于渔”。本次观课我们的观察点是:教师的课堂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捉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2、要。”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的动人之曲。我们对张老师课堂提问进行了观察、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表一教师课堂提问指向类型统计问题类型问题界定问题纪实个数所占比例指向字词以指导字词书写理解为指向的问题(岀示一些地震的词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地震的词语,谁来读?看到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25.6%指向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以朗读积累经典语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指向的问题1、这么长的时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用意何在?2、编者为什么

3、这样改动呢?谁能读懂编者的意图?3、为什么读得这么动情?38.3%指向读写结合写法指导1、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同学读。(外貌)2、这又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呢?(动作)411.1%3、这里,作者抓住了父亲的什么描写?(语言)4、废墟下的孩子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展开你的想象力,请把它写下来吧指向关键词句语以理解关键词句体会怙:感为指向的问题1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2、此时,哪个词语深深打动了你的心?3、父亲在用什么挖?挖的什么?你看到过挖掘场景吗?4、而父亲却用什么在挖?如果父亲找来挖掘机

4、来挖行吗5、一个“再”字,你明白了什么?6、从父亲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7、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父亲苦苦挖掘1747.2%9呢?8、此时,你想说点什么呢?9、正是这句承诺,一句对儿子普通的承诺,此时此刻,已经化作了什么?10、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父亲苦苦挖掘呢?11>正是这句承诺,一句对儿了普通的承诺,此吋此刻,已经化作了什么?1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13、文中还有哪个句了让你感受到儿子的了不起?12、把他们送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狱,这是一个怎样令人恐惧的地方?15、时间在一点点的

5、流逝,这儿寒冷、饥饿,但是他们却坚持了多长时间?16、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对父子支撑到了见面的一刻?17、此时,你心中可能有千言万语,你想对谁说呢?指向课文内容以读懂概括课文内容为指向的问题1、文中也有一些语句向我们描述了这次大地震的场景,在预习屮,你发现了吗?谁来读给大家听?2、谁还从课文的哪里读到了这次大地震的惨重?你感受到了什么呢?3、这些还不是故让我们触口惊心的,你知道废墟下掩埋的是什么吗?4、就在这样一场惨重的大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一下?5、这对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6、父与子,

6、最打动你的是谁呢?1027.8%7、让我们走进课文,看哪些文字深深感动了你,让你觉得这位父亲很了不起。8、哪些人曾经阻挡他?9、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10、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又从哪里发现文中的儿子也是了不起的呢?能谈谈你的体会吗?表二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统计项冃提问数量百分比有效提问有效的思考型问题13个36.1%有效的铺垫型问题4个11.1%有效的W导型问题17个47.2%小计34个91.4%低效提问2个5.6%无效提问0个%指向明确的提问31个86.1%指向不明确的提问3个8.3%指向过于明确的提问2个5.6%综合分析:我们

7、小组课堂观察的纬度是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能否抓主线,紧扣文眼,开发有效语文资源。围绕以下六个观察点开展:有效提问,低效提问,无效提问,指向明确的提问,指向过于明确的提问,指向不明确的提问。通过课堂观察,我对张老师的课堂提问进行了记录和分析,1.从表中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受到爱的教育。这个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占所有问题的47.2%。纵观(指向明确的提问,指向过于明确的提问,指向不明确的提问)这三种指向的问题数据,可以看出,本课问题设计与教学难易程度、教学重点比较吻合,捉出的问题分配非常合

8、理,而且非常有效。很好的落实了本次磨课的重点研究问题。但从问题总量上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提问还是有些偏多,例如:在教学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掘“挖”字的用词准确时,张老师的提问过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