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ID:43608248

大小:40.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1

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_第1页
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_第2页
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_第3页
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_第4页
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摘要:本文从贵阳市市情出发,分析了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及流失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对策,倡导全民参与。关键字: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土防治流失现状贵阳市属于西南土石山区,容许侵蚀模数为500t/(km2•a),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通过现场调查,并以1:10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勾绘、量算,按照《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规定计算汇总,在全市803390hm2的土地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为262249.7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64%,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62249.78hm2o水土流失面积中:

2、轻度流失面积147129.20hm2,占流失面积的56.10%,中度流失面积81288.04hm2,占流失面积的31.00%,强烈流失面积28465.39hm2,占流失面积的10.85%,极强烈流失面积5367.16hm2,占流失面积的2.05%,剧烈流失面积0hm2o平均侵蚀模数1299.80t/km2-a,年土壤侵蚀总量1044.25万t。从水土流失发生的地类分布看,主要发生在陡坡耕地、荒山荒坡、疏幼林、经果林地和部分灌木林等地类上。从水土流失发生的地区分布看,息烽县的养龙司、温泉、青山、永靖、小寨坝、九庄、鹿窝,清镇市的新店、暗流、

3、王庄、流长、犁倭,开阳县的龙水、冯三、花梨、米坪、金中以及花溪区的党武、燕楼、马林、高坡等地区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其它地区水土流失程度略有减缓。流失成因造成贵阳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归纳起来有两大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1、自然因素(1)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贵阳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切割较深。全市平均海拔1200m左右,市区中心海拔1071m,最低海拔529m;最高海拔1763m,相对高差1234m。总体按形态划分为山地、丘陵和坝地三大类型,其中山

4、地面积3219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0.1%;丘陵面积357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4.5%;坝地较少,仅123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5.4%,河谷、洼地、谷地等微地貌在区域上分布于其间。破碎地形,坡陡沟深为贵阳市水土流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降雨:贵阳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95.7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年最大1小时降水42mm,平均年最大24小时暴雨量均值在lOOmm左右,降水地区分布亦有差异,北部1188mm.中南部1179.8mm、西

5、部1217.6mmo降水量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常常暴雨■■■频繁,且强度大,是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1)土壤:贵阳市是典型的岩溶地区,岩溶地区岩溶面上的岩、土之间粘结力差,保水保土能力差,表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土壤侵蚀,易产生水土流失,最终形成石漠化现象。(2)植被:至2008年末。贵阳市森林覆盖率为41.78%,林草植被覆盖率为50.93%O但是荒山荒坡、疏幼林、经果林地和部分灌木林的郁闭度较低,保持水土的功能较弱。2、人为因素(1)至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3598245人;其中农业人口1814414人,占

6、总人口的50.43%;耕地面积317822.24hm2(其中包括:5〜8。坡耕地面积73613.7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16%;8〜15°坡耕地面积48343.4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02%;15〜25°坡耕地面积1.61hm2,>25°坡耕地面积3278.7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41%),人均耕地面积0.09hm2/人。贵阳市人口众多,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均占有耕地少,在激烈的人口矛盾压力下,滥伐森林、陡坡开垦、超载过牧等活动不断发生,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2)贵阳市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

7、、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同时也是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近年来,贵阳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等人为活动是造成贵阳市城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根源。同时城郊结合部位的砂石料场分布广泛,规模较小,开采技术较低,且多数建设单位为当地农民。他们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水土保持,从而造成该地区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防治(1)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分为三项措施。一是宣传措施,通过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水土保持法律意识;二是政策措施,针对当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地方配套规范性文件;三是监管措施,

8、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执法队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制度,及时治理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2)治理措施治理措施包括直接治理措施和间接治理措施。直接治理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