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论文资料

思政论文资料

ID:43611790

大小:17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1

思政论文资料_第1页
思政论文资料_第2页
思政论文资料_第3页
思政论文资料_第4页
思政论文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政论文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发展阶段分析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上海从原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层次逐步转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发展战略,以及提出的两个长期坚持与两个“优先”战略都衣明了上海经济增长的结构特征。而与上海相邻的江苏、浙江两省第二产业占地区牛产总值的比重也超过50%,“二、三、一”产业结构的发展格局已完全确定,如表lo表12003年全国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占GDP比重111地区"F1笫一产业(%)111第二产业(%)1"T1第三产业(%)1111

2、111上海1

3、1.511

4、50.1

5、114&4

6、111111江苏1I8.911

7、54.5

8、1136.6

9、111111浙江1

10、7.811

11、52.5

12、1139.7

13、111111全国1

14、14.811

15、52.9

16、1132.3

17、111数据來源:根据全国、上海、江苏、浙江2003年统计公报计算。当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上海市2002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6:47.4:51,但是2003年第三产业的比重乂降到4&4%。而江苏、浙江两省则基本处丁•第二产业迅速上升、第一与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的阶段。狭义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18、,也即16个城市,其产业结构则更不相同。从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來看,16个城市对工业经济增长的依赖性都较高,即使是上海也不例外,以“四个中心”为发展战略目标的上海仍未摆脱依赖工业推动经济削长的格局。16个城市屮,除上海与舟山在2002年的产业结构比重为“三、二、一”的结构外,其余均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状况。除南京、舟山工业增加值比重较低外,其余14个城市均高T40%的水平,并且苏州、台州、绍兴、常州、嘉兴、宁波都超过50%的水平。长江三角洲整体的产业结构已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年,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仅占该地区GDP的6

19、.0%,远低于全国14.5%的水平,工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为46.2%,比全国高出1.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长三角达到41.9%,而全国仅为33.7%。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分析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征中可以看出,狭义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工业化进程或发展阶段并不相同。从人均GDP的指标看,大多数城市正处于工业化的中、高级阶段。根据钱纳里模型,即人均GDP在1200〜2400美元Z间,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人均GDP在2400~4800美元Z间为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均GDP在4800^9000美元Z间为工

20、业化高级阶段(1998年标准)。按现行汇率计算,2002年上海人均GDP达到4912美元,而无锡、苏州、杭州、宁波、南京、常州、绍兴、嘉兴、镇江的人均GDP在2400=800美元之间,其中,无锡与苏州分别达到4371美元与4321美元;而如湖州、台州、舟山、扬州、南通、泰州等其他城市则在1200^2400美元之间,也即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城市己经进入工业化的中、高级阶段,其中上海己经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当然,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江三角洲地区基本上处于工业化的屮、高级阶段。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及布局特征1.长

21、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发展及其同构问题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全面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來,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中等城市的崛起及工业实力增强,传统的以上海为屮心的双边经济合作体系及其与周边地区形成的工业垂直分工体系逐渐被打破,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甚至是以水平分工为特色的长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体系。外资的大量进入则加速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水平分工体系及竞争格局的形成。苏、浙、沪构成的长三角地区前10位的工业行业基本相同,而狭义长三角16城市屮有11个城市将汽车工业作为耒來发展的重点行业。沿海城市基木上都定位于港口城市。从

22、江、浙、沪两省一市的发展规划看,首先,上海明确提出制造业在上海的未來发展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业作为推动经济増长的主要动力近期不会改变。江苏的沿江工业发展战略则将全省400多公里的沿江地区及沿线8个城市包括在内,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现代物流四个产业。浙江的"环杭州湾产业带”同样定位于先进制造业的基地。当然,产业同构存在层次上的差异,如果:按行业的大类來讲,长三角地区之间的产业1司构问题可能较为突出,但如果将产业细分,结论或许并不相同。如靖学青(2004)长三角15个城市的产业同构状况作了分析。结论衣明,从三次产业结构

23、的角度分析,除舟山外,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系数都在0.97以上,其中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5个城市的结构相似系数在0.98以上。们•如将工业制造行业细分,5个城市Z间工业制造业的结构相似系数普遍小于对应地区三次产业的结构相似系数,并且,只有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