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和电视剧美学思考论文-电视剧论文

戏曲和电视剧美学思考论文-电视剧论文

ID:43611967

大小:29.5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1

戏曲和电视剧美学思考论文-电视剧论文_第1页
戏曲和电视剧美学思考论文-电视剧论文_第2页
戏曲和电视剧美学思考论文-电视剧论文_第3页
戏曲和电视剧美学思考论文-电视剧论文_第4页
戏曲和电视剧美学思考论文-电视剧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戏曲和电视剧美学思考论文-电视剧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戏曲和电视剧美学思考论文-电视剧论文在戏曲艺术陷入低谷的时代,如何保存“国粹”成为许多专家和从业人员焦虑的问题。戏曲的衰退,似乎只是整个“剧场艺术"衰退的一个部分,而以现代传媒为基础的电视剧艺术却日益兴盛。那么,将戏曲与电视剧嫁接,是否可以从根本上拯救戏曲呢?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呢?要说明此问题,就需要从作品、作者、受众三个维度对戏曲电视剧的美学特征及其可能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一、戏曲电视剧作品的二重性同样是戏,其在东西方的特征是不同的。西方的戏是“戏剧”,东方的戏是“戏曲”。二者的特征可以从名字上看个大概。戏剧,着重在“剧”,剧烈

2、的变化也,讲究的是冲突律。戏曲,着重在“曲”,歌舞为主也,如果穿凿一下,可以把“曲”理解为曲折,讲究的是曲折律。冲突和曲折有很大的不同。冲突的外在表现是激烈的斗争,内在特征是一种向心力,把一切情节集中起来,推向一个漩涡,要求达到情节的高潮,遵循的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逻辑,有时高潮就是结局了。而曲折则是波浪式的单线叙事,根据人物加上情节,形成的不是向心力,而是一些小的波澜,遵循“起承转合”的叙事逻辑。中国戏曲遵循曲折律,很少进行终极价值的追求,只是满足娱乐的需要。因此,中国戏曲的“戏”也就具备游戏、嬉戏的特质。但是,电

3、视剧是“剧”,它需要有一些集中的冲突,需要高潮,才能吸引观众观看。根据电视剧的创作美学,电视剧需要几分钟有一个小高潮,需要有悬念,即需要有所谓的戏剧性。因此,戏曲电视剧就具有了美学上的显著二重性:既要照顾传统戏曲的曲折律,又要照顾电视剧的冲突律。戏曲电视剧必须同时兼顾这两方面,因为戏曲美学非常讲究“求美”、“求韵味”等本体性的美学特质,都与曲折的叙事联系紧密。换句话说,如果戏曲的冲突过于巨大集中,就会破坏戏曲的韵味。前几年我们曾经企图把西方戏剧的经典一一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改变成京剧,结果并不成功,就是没法解决好冲突性强的作品中

4、“冲突”与戏曲的“韵味”和“情韵”的矛盾。中国著名剧作家田汉也曾经因为在话剧中追求情韵而受到质疑,如他的《秋声赋》为了追求情韵,故意将矛盾的三方拆散,进行单线叙事,结果没有造成集中的冲突力量。因此,如何解决戏曲电视剧中的二重性矛盾,就成为了创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戏曲受到诗歌传统的影响,从元杂剧到明清传奇都以抒情为美。更深的层面上,其追求情韵的特征也同传统哲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儒家讲究“和”,要求保持一团和气,避免剧情朝反方向突转,认为这样才有韵味;道家讲究“妙,如镜花水月,不可捉摸,而暗含情味,此中真意必须通过仔细的体验才会知道。这

5、些观念经过长期积淀成了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无论是在追求感官刺激方面,还是在情节的复杂曲折方面,抑或是在迎合一般观众的审美趣味的灵活性方面,戏剧是无法与长、中篇小说,现代电影或电视抗衡的,如果它试图在这些方面参与竞争,那肯定是会失败的。”(1)戏曲的大部分优秀剧作都是极有情韵的,而不是在情节的复杂性上进行追求。《西厢记》在明代就被推崇为最理想的剧作,因为其体现了诗歌、人物、唱腔以及节奏的美。可以说,戏曲的曲折叙事属性以及追求美感和情韵的特色是根深蒂固的,也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但是,电视剧艺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观众之所以喜欢

6、看,同那些规律是分不开的。戏曲电视剧不能完全抛开那些规律。那么,戏曲电视剧首先要打破的是什么呢?是折子戏意识。折子戏是近代戏曲的主要形式,在此形式中,受众早已知道了故事情节,只是关注演唱的艺术家。可以说,情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表演成为唯一注重的对象。戏曲的折子戏形式的确已经落后于时代。第一,折子戏的固定情节不能满足受众追求新鲜故事的需要。第二,折子戏的固定程式甚至不能满足受众追求时代美的需要。折子戏大多以完全定型的程式进行演出,内容也大多是陈旧的才子佳人故事,与时代没有接轨。而电视剧需要有时代气息,形式也要求有变化。第三,折子戏的

7、节奏缓慢,不符合受众的生活节奏,也不能适应目前电视节目繁多,可选择性极强的现实情况。第四,折子戏的“代言体叙述”已经令现代的受众感到滑稽“。戏剧中另一个变化莫测和矫揉造作的特性是演员表现声音的宏亮和姿势的做作,以及夸张的扭捏作态。事实上,只要看看剧中有那么多的谈话一一好像每一件事情都能用话语来说明也已经是十足的虚构了。”(2)尽管这句话论述的是戏剧,但是站在艺术接受学的立场上,恰恰很适合说明以代言体为特征的折子戏。在作品层面,戏曲电视剧必须与折子戏有个大的区别。那么,戏曲电视剧究竟该向电视剧靠拢还是向戏曲靠拢呢?有学者指出:“戏曲

8、电视剧既不是戏曲,也不是电视剧,而是电视艺术中的一个新门类或一种新形式。”(3)或者它是“依据电视特有的艺术手段、传播媒介、欣赏方式、审美心理,运用电视艺术的思维方式去创作全新的、以戏曲艺术为基本内容的屏幕艺术作品。”(4)他们都肯定了戏曲电视剧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