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承亮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

朱承亮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

ID:43615702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1

朱承亮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_第1页
朱承亮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_第2页
朱承亮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_第3页
资源描述:

《朱承亮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朱承亮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屮国TFP进行再估算,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及來源进行扩展研究。研究发现,不考虑环境约束会高估TFP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已由”先减小后增加“转化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1990年和2003年是两个拐点;尽管区域间经济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的贡献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仍是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來源;区域内经济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的贡献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2、2成为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构成部分;要素投入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

3、原因,但其作用在减弱,而TFP在地区经济差距中的作用在增强。在金融海啸凸显实体经济重要性和工业反哺农业时代要求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本文构造了中国工业38个二位数行业的投入产岀面板数据库,利用超越对数分行业生产函数估算了屮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进行绿色增长核算。木文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屮国工业总体上己经实现了以技术驱动为特征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能源和资木是技术进步以外主要驱动中国工业增长的源泉,劳动和排放增长贡献较低其至为负。但是,一些能耗和排放高的行业仍然表现为粗放型增长,必

4、须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最终实现中国工业的完全叮持续发展。涂正革摘要摘要:考察中国环境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工业增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木文根据我国30个省市地区要素资源投入、工业产出和污染排放数据,计算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衡量环境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并对环境技术效率的差异进行了回归分析。硏究发现:(1)区域间环境工业协调性极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展与环境关系较为和谐,但是屮西部地区环境技术效率普遍较低,陕西、山西、广西、甘肃和宁夏等5地区工业与环境关系严重失衡。(2)实现环境工业协调发展,必须加快工业经济结构升级速

5、度、深化产权结构改革,促进企业集团化发展;加大白主研发和技术引进投入强度,加强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经费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在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限制高污染、高能耗性产业的进入。总Z,只有全面协调、均衡发展才能真止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作者张雪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日益明显。推动产业发展模式从高消耗型转向资源节约空,降低产业消耗,实现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在眉睫。冃前,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足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展开,对揭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探索,同时

6、将面板数据模型和实证结合研究辽宇省特有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并不多。鉴于此,木文以老工业基地的辽宇省为研究载体,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辽宁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进行关系研究,并确定两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对辽宁省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的实际意义。木文对辽宁省能源消费与三大产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完成如下儿方面工作:(1)首先确定辽宁省能源消费与各产业经济增长Z间的联系。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扩展应用及使用范围,假拟两者Z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关系式。(2)检验面板数据平稳性。根据1999-2010年辽宁省能源消

7、费与经济增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利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为平稳的,此时在剔除面板数据“伪冋归”的情况下说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Z间具有共同变化趋势。(3)检验能源消费-与产业经济增长Z间的协整关系检验。协整检验是基于变量Z间是一阶单整的基础上进行的,得到两者Z间具有长期协整关系,且回归方程残差序列也是平稳的。对原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各城市三个产业综合产出效率及各城市、各行业的生产弹性系数。此时得到的结果较精确。(4)检验能源消费与产业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并根据辽宇省口身能源消费与各产业经济增长的特点,提出合理的能源政策建议。

8、木文基于面板数据硏究辽宇省能源消费与各产业经济增长Z间的关系,进-步认识两者的现状及特点,对辽宁省推出相应的能源政策以促进辽宁省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増长摘要: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下中国30个省份199&2007年的环境效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对影响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的结论有:能源的过多使用以及SO2和COD的过度排放是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环境效率较高的

9、省份均集中在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高于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市场全要素生产率还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低于东部地区,资源环境因素对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排名有显著的影响;人均GRP、FD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